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援疆专栏 >>援疆书记张可:忙,并快乐着
援疆书记张可:忙,并快乐着
作者:网络转载


图为广东省援疆干部张可。

图为广东省援疆干部张可。

 喀什地区的伽师县位于喀什噶尔冲积平原中下游,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其县域内伽师瓜因甜蜜可口,畅销各地。

伽师的瓜甜,伽师的人文也很厚重,在维吾尔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著名诗人、学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出生在该县。公元1070年前后,他用古回鹘文写成了一部长达13000余行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集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地理、数学和医学等,以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涉及范围广成为一部大型历史文献。对后世的维吾尔族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6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人阿曼尼莎汗1526年出生在伽师县。她从小就对诗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她拜访社会艺人、诗人、民间歌手,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十二木卡姆》驰名中外,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

伽师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广东援疆把伽师县列入了扶贫目标和重点。援疆干部张可就来到了这里,来到了美丽而贫穷的伽师县当上了县委副书记。

他还是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伽师县援疆工作队队长。这辈子他都没想到过,他会当上一个西北边疆偏远的伽师县县委副书记。

张可,40出头,和年轻人一样有朝气、有想法,他喜欢挑战,验证自己的人生价值。上大学时,他的大学同学是锡伯族,家在乌鲁木齐市。他班主任的妻子安徽人,但在新疆生活了20年。有时和他们聚在一起,他们就谈起新疆。听他们谈起新疆的故事,新疆的风土人情,新疆的地理风光,听得他心里有了向往。多么神奇的地方,有很多的神秘故事,让他记住了新疆。援疆报名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到新疆去,到没有去过的神秘的新疆去。他有这种冲动,也有这种激情。喜欢挑战的张可,认为去援疆,就是一种新的挑战。

张可被批准去援疆后特别激动和兴奋,新疆戴着小花帽的维吾尔族男人,穿着艾德莱斯绸裙子美如仙女的维吾尔族姑娘,跳着优美的民族舞蹈,还有葡萄、哈密瓜等,这些简单的能代表新疆的词语,让他兴奋不已。他接到组织援疆通知后,高兴地去接老婆,要把这激动万分的好消息告诉妻子,让她和他一起分享这幸福的时刻,分享他心中的快乐。可妻子没有张可那样兴奋和激动,而是忧虑地说,女儿才1岁,你走了,我们怎么办?

此时此刻,张可什么也不想说了,夫妻两人默默地回家了。回到家里,晚饭的时候,张可给岳母说了去新疆援疆的事,担心岳母有意见。没想到岳母通情达理,看得远,想得开。岳母说,你去吧,我们在,这个家你放心。当他听到岳母这些话时,感动的眼睛湿润了,他提着的心落地了,瞬间消失的幸福和快乐又闪电般地回来了,在张可的心里蔓延开来。

2013年8月22日,张可别离家人,坐飞机进了新疆。他是来做援疆对接工作的。当时有8人一起来新疆喀什。到了次年2月,援疆的工作人员全来了,共24个援疆队员,其中10名党政干部,7名教师,3名医生,4名专职人员。

来到伽师县,张可知道了,最好的葡萄在吐鲁番,最好的甜瓜在伽师,这可是当年给皇帝进贡的贡品瓜。他高兴了,没想到来到了当年皇帝贡品瓜的故乡。他看到了戴着小花帽的维吾尔族男人,看到了穿着艾德莱斯绸的维吾尔族姑娘。同时他还看到了盐碱地和农村落后的真实现状。兴奋之余,他的心也沉重起来。来到伽师县,他才逐渐明白了中央为什么要制定援疆政策,才明白来援疆的神圣光荣,深感自己的责任任重而道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作为援疆县委副书记,他就要积极参与和协助伽师县委做好民生工作。

伽师县盐碱地面积大,水质差,是高氟地区,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全县有3000多眼井排碱。这里城乡吃水难,生产用水也难。农民们一直吃涝坝水。西克尔库勒镇土壤重金属、硫酸盐和氟化物等超标,当地水是带有咸味的。加上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全镇292户1200人,常年都面临着饮用水供应不足的困扰。

解决吃水难的问题成了当前的首要工作。要让当地各族人民吃上健康水,只有引叶河水,建水厂,铺管道,通自来水。驻疏附县工作队仅用3个月时间,投入400万元资金,建好了西克尔净水厂,并在2014年10月15日投产使用,日供水量近500吨。

通水那天,当地农民们纷纷拿着纸杯子,挤在水龙头前接水喝。你一杯,我一杯。你一口,我一口,甘甜的自来水喝进了嘴里,甜在了农民们的心里。再不用喝涝坝的脏水了,再不用喝损害身体的高氟水了。吃水难的问题一去不复返了。农民们在自来水前欢呼雀跃,兴奋得喝着水,抹着眼泪。张可看到这个场面,眼睛都湿润了。

“以前我们要花钱雇驴车从18公里外拉水,每桶200公斤的水要花费50元,一个月光水费就要500元左右。”西克尔库勒镇村民亚森·肉孜说,“现在我们只要打开家里的水龙头,就能喝到经过净化的纯净水了,每月用2立方水,只需花费10元钱。”

“我们有幸成为整个南疆地区首个喝上纯净水的乡镇,多亏了广东佛山援疆工作队的大力支持。”西克尔库勒镇第一社区居委会书记吐尔逊·司马义说。

农民的要求不是很高,很容易满足。只要解决他们生活上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他们就会赞扬你拥护你。

经过广东援建的伽师县,不但让老百姓吃上健康的水,还能走出破旧的老房子,住上新房子。在广东援疆建设下,伽师县建造安居富民房,让农民的土房变成了砖房。目前,伽师县已经建房4万套,全县42万人,现在有20万人住进了新房。安居富民房是花园式小区,小区里有超市,有活动中心,农民们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对当地人民群众的赞扬,张可没有满足,而是把工作的目标瞄准在就业和培育地方民族品牌产业上。

新一轮援疆的重点就是引导当地人就业,广东援疆在伽师县投资1.7亿元建设了一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2000多名学生,开设10个专业,其中8所学校对口8个专业,培养机电、纺织服装、木工、电焊等技工人才。投资2500万元建造双语高中,普及率达到90%以上。在就业上,采取靠产业拉动的方式,引进广东产业落户,大运摩托车、棉纺厂等企业纷纷落户伽师县。

伽师县的红柳多,当地的维吾尔族人喜欢编织红柳生活用具,提篮、筐子等美观大方的民间工艺品很受各族群众欢迎。张可在深入基层调研中,看到了红柳编织品、地毯和挂毯,还看到了民间陶艺品,欣赏的同时,心里就有了发展地方民族特色副业的设想。他提出了在乡镇搞手工艺培训中心,举办红柳编织、土陶等培训点,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给学员培训,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喀什推销,并通过电子商务推销。

培训班上,请来了素有红柳编制之乡美誉的克孜勒博依乡村民卡依木·依力亚斯为村民教授编制红柳产品的技术。克孜勒博依乡开展的民间手工艺培训除红柳编制外,还有地毯编织等。村民编制的手工艺品则以电子商务和企业订货的形式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仅这一个培训中心就辐射了周边10个村,带动近千名劳动力就业创业。

这种以乡镇原有特色项目为依托,通过援疆项目提升品牌效应,把改善民生、发展经济、造福社会、维护稳定有机结合的模式,是张可正在探索的“一乡(镇)一品”援建新模式。张可计划2015年在伽师县13个乡镇因地制宜建起民族手工、特色餐饮、畜产养殖等示范点和品牌项目。

按照“以民生援疆为龙头,以产业援疆、智力援疆为两翼”的援疆思路,佛山援疆工作将进一步立足凝聚民心聚焦民生建设上。维吾尔族民间编制艺人卡依木·依力亚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编的篮子经常出现在维吾尔族宴会厅、高档酒店以及旅游纪念品市场。如何把篮子销到更广阔的市场他不擅长,但现在熟悉网络销售的技术人员可以帮他的忙。卡依木·依力亚斯说:“我们以前每年收入只有三四千元,现在有四五万元,日子好过多了。感谢佛山援疆干部带来的培训、商机,还有经营理念,让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

村民肉孜·卡依木说:“以前都是自己在家编,销售的方式也主要是等外地商人过来下单,现在通过网上就能把产品卖出去了,生产量跟不上需求,我想开公司雇专门的人来编织。”

张可是河南人,听说河南固始县有一个很大的编织市场,效益很好。他想到了伽师县的维吾尔族红柳编织工艺品虽然很有地方特色,但是分散性的家庭作坊工艺,没有进入市场,没有形成规模。于是,张可去河南固始县考察,对接编织手艺,利用河南固始县编织市场开展订单合作,加大投入,办出特色。据了解,广东佛山投入了援疆资金30万元,举办民间工艺培训班4期,培训农民300多人次,并与四川崇州市和河南固始县等藤编柳编之乡建立培训合作关系;在淘宝网等网上商城开通网店,以电子商务的形式销售农民的手工编织品。还通过网上销售、接洽佛山企业订购和与有关省市技术、加工合作的模式,来推动本地农民就业增收。

伽师是农业大县,盛产的伽师瓜、新梅、红枣等占农业产值的三分之二。伽师县用龙头企业带动,打造现代化、科技化种植业基地。

2014年佛山援疆资金投入350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帮助伽师县建设5000亩伽师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万亩新梅示范种植基地、6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羊圈舍,为全县2000万元畜牧业贷款提供贴息,带动10000余名农民就业,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把富余劳动力送去内地工作,也是一个就业的新途径。他们每年组织大量后方教师、医生对接,把这里的人送出去学习培训。2014年还开展了50名青少年和团干部去广东佛山手拉手活动,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也增进了两地双方的友谊。

张可计划2014年扶贫加大基层建设投入,修围墙建活动中心,建造便民商店,2015年改善基层干部的办公条件,提高村干部的待遇。

年收入翻10倍的现实,让克孜勒博依乡的村民们乐了;只需自费4万元,就住进占地0.7亩的大院子,乔拉克村村民们享福了;271个村委会翻新扩建,村民的《小苹果》跳欢了……2014年,佛山对口援助伽师县4.36亿元,实施18个大项约120个小项的援助项目。在上批援助项目侧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第七批援助项目进一步加大了对劳动就业、职业技能、双语水平、人才培养及精准扶贫等方面投入。目前,18个大项援疆项目已全部开工或实施。

援疆对张可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挑战。他没想到当一个县委副书记,会有这么多的工作,需要考虑这么多的问题。人只有在不断的挑战中,战胜自我,才能更加成熟,才能不断成长。张可说:“在伽师县工作了一年,现在回想当初来援疆的想法,还是对新疆认识不足,对援疆认识不足。现在认识提高了,他也摆脱了思想上的幼稚,走向了成熟。”

2014年12月9日清晨,张可驱车120多公里去西克尔乡净水厂回访,沿途漫漫戈壁,在严冬季节显得分外肃杀,甚至见不到第二辆车的踪影。汽车在漫天扬尘中一路颠簸,车内的他忙得热火朝天,不停地接、打电话,安排、协调工作。张可说:“我现在恨不得一天分成两天用,一人掰成两人使,有太多事要处理了。”下午2时许,他在马路边吃了一碗牛肉面,接着上路前往克孜勒博依乡的民间艺术培训中心、乔拉克村的安居富民房区、伽师县一中、伽师县人民医院工地、伽师县工业园区……回到工作队已是晚上9时许,已过了晚餐时间一个多钟头,在食堂匆匆扒上几口剩菜剩饭后,他又继续返回办公室加班。

“他真的是一个拼命三郎,来援疆一年,才回佛山一趟,而且来回才休息5天。”驻伽师工作队副领队马湘雨赞叹说,“我们这位领队真的非常拼,我们大家也受到感染一起拼。”

“我们打算移植佛山经验,因地制宜打造伽师县13个乡镇的‘一乡一品’。”张可介绍说,“明年佛山援疆还将通过在工业园区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在乡村推出‘一乡一品’项目建设,使至少5万以上的伽师百姓就地就近实现就业,使得我们援疆项目所惠及到的百姓,年人均收入至少提高2000元以上。”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尾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此批援疆工作队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张可介绍,佛山计划再投入4.6亿元援疆资金,牢牢抓住改善民生、争取民心这一根本,按照具有佛山特色的以促进就业为龙头,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提升的思路,突出就业、教育人才、扶贫3个重点,进一步立足凝聚民心搞好民生工程,立足扩大就业强化产业扶持,立足人才培养推动资源共享,立足民族团结加强双向交流。通过加大劳动密集型企业引进力度等多种形式,帮助伽师县更多的农民群众增产增收、改善生活;重点抓好广新纺织、兴业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等一批广东企业的建设,争取早日投产,形成广东产业援疆规模优势;抓好10000户安居房的改造,帮助更多偏远乡镇解决农民吃水难问题;打造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培养更多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结合伽师县“三年千人育人工程”,为基层培养更多的村级后备干部和专业技能人才;帮助地方做好伽师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及援疆规划编制工作,为新一轮对口援疆打下坚实基础。

张可经常思索,援疆是输血,援疆之中要培育伽师县的造血功能,而招商引资是最能增强当地造血功能的举措,在解决就业、改变群众观念、维护地区稳定方面,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张可来到伽师县后,通过产业调研发现:伽师农产品丰富,但农产品包装产业却相当滞后。一个容积为1公斤的红枣塑料包装袋要从兰州进货,装西梅的塑料泡沫箱要从数百里外运回,没有塑料箱,大部分瓜果仅靠价廉柔软的纸箱包装,运输途中遭遇了果品挤烂等现象,经济损失较大。

张可马上想到有众多塑料企业的南海大沥,并积极对接。大沥的企业家均被伽师县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所吸引,但仍有担心的问题,一直犹豫不决。为此,张可派两名队员回到佛山对企业家做好解释工作,并陪同美粤塑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两位企业代表到伽师考察。两名企业代表到伽师后,发现伽师社会稳定,维吾尔族和汉族小朋友在街头巷尾嬉戏追逐,停在路边的摩托车和自行车没一辆上锁的。几天下来,企业代表深深被工作队和当地干部群众的诚恳、热情所感动,很快就签了投资合同:在伽师工业园区投资8000万元设厂,计划2015年投产,可为当地农产品提供配套的塑料泡沫包装箱、包装袋等,为工业产品提供配套的塑料零部件,以及生产日杂百货塑料、建材塑料。此外,该项目能解决当地300名群众的就业问题。这是这一批工作队进驻伽师后引进的首家企业。

作为伽师县的援疆县委副书记,张可要把援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提出援疆方案,检查督促建设项目,还要协助县委做好伽师县的各项工作。工作千头万绪,他都要理清思路,做到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作为援助伽师县的队长,他还要抽出时间关心每一个援疆队员。队员们都是从广东佛山来的,来自不同的单位,来自不同的岗位,都有自己的性情爱好。在家里自由惯了,来到这里,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几十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吃住在一起,就像部队一样。没有当过兵的人,不知道部队的纪律。刚开始来,队员们对这种管理模式有些不适应,所以张可感觉到队员管理难度大,要进行磨合。他加大对援疆队员的制度管理、财务管理、纪律管理。伽师县是反暴恐的前沿,为了保证每一个队员的安全,他制定了队员出外必须请假,晚上11点前必须回来。而且,在援疆队员们住的楼房,实施了安全保卫,楼道门加固了防盗门,楼内楼梯增加了安全门。他利用晚上和队员们喝茶、打牌等活动方式和队员们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情绪,关注他们的工作。在聊天中,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楼内设立食堂、文体室、小图书室等活动场所。为了排除队员们的枯燥、郁闷、孤独情绪,张可让队员们多参与地方的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一旦发现个别队员出现异常情绪,他马上就和队员一起散步、喝茶聊天。他倡议成立摄影协会,组织队员们去巴楚县拍摄大漠胡杨等自然风光,增加队员们的生活乐趣,丰富队员们的业余生活。他组建成立了30多人的工会,设立工会经费,开展生病慰问的亲情关怀。

在伽师援疆工作队,张可是一个慈祥严格认真的家长,呵护着每一个远离家乡来伽师援疆的队员,让他们享受着家庭的温暖。在工作上,张可又是一个一心扑在伽师脱贫致富的援疆“拼命三郎”。在伽师县各族人民的心里,张可又是一个奉献爱心的援疆书记。他用自己的心血在伽师土地上抒写着奉献的光辉诗篇,他在各族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援疆好书记的形象。(完)

【小档案】

张可,男,汉族,1972年6月出生,安徽灵璧人,公共管理硕士,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广东省佛山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副主任、高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佛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2013年8月参加对口援疆工作,任广东省第七批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临时党委委员、副总指挥,驻伽师县工作队队长,中共伽师县委副书记。


  • 上一篇:山东援疆干部在新疆有了哈萨克族亲戚
  • 下一篇:边疆小村那涌动的温州情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