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治区党委对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寄予深切期望,希望他们在新的人生舞台上大展宏图、书写精彩答卷。作为热爱新疆、情牵新疆的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在实现援疆梦的同时,也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一份责任担当,立志在新疆干出非凡成绩。如今,第九批援疆干部骨干积极与受援地对接,向第八批援疆干部学习经验;主动和受援地干部群众结亲交友,畅谈交流新一年的工作思路;再将所看所思所想传达给家乡的其他援疆干部人才,提前做好援疆的各种准备。现在,就让我们来感受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对新疆的真情大爱吧!
胡广:从“客人”到“主人”的转换
□亚心网记者丁梅
熟悉当地环境、办理交接工作、学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这几天,作为第九批上海援疆指挥部叶城县分指挥长的胡广尤为忙碌。
今年44岁的胡广是上海市宝山区张庙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对于他来说,新疆并不陌生。“我觉得和这里有着莫名的缘分,总结一下应该是从‘客人’到‘主人’的角色转换。”胡广开玩笑地说。2015年7月4日,胡广一行代表上海市宝山区张庙街道办事处被邀请到叶城县,同叶城县喀格勒克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对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安全等方面进行交流,加强资源共享、业务平台交流等方面的联系。
“当时是作为客人被邀请到新疆来,感觉这里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落后,老百姓也很朴实,都会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在社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当地有很多先进的管理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后期我们先后派了两批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部来叶城县进行交流学习。”胡广说。
从叶城县回去后,胡广就和当时担任喀格勒克镇党委书记的王斌互加了微信,因为同样是最贴近基层的工作,胡广和王斌会在微信上交流工作心得。
2016年7月,胡广给王斌发了一条微信:“王书记,过段时间我要过去看看你。”没想到不到半年的时间,胡广就作为援疆干部来到新疆。
“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出差,去过很多城市,但是新疆就来过一次。短短的两天时间,让我对这里充满了期待,”胡广说,“对新疆我一直都很憧憬,回去就想怎样能够更好地促进两地之间、民族之间的长期交流、相互学习,这次我主动报名援疆,希望能够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计划后期组织叶城县的乡镇干部、社区干部到我们的社区去进行培训,也让我们社区的干部来新疆了解一下这里社区的管理模式,促进相互交流学习。”
通过同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交流,胡广逐渐梳理着今年的援疆工作思路:县里中学基础设施要完善,卫生间、操场等设施要进行修缮;文化建设要主抓,让孩子们熟识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服务要创新,加大对教育、医疗方面的投入;结对认亲要实实在在抓……
“民族团结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生命线,也是开展援疆工作的重点方面。这段时间我一直通过书、电视、微信平台了解新疆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习俗。”胡广说。
接下来的几天,胡广要和其他干部一同调研,“争取在春节前,做好援疆的前期准备工作。”胡广说。
林国标:留下来更能磨炼自己
□亚心网记者于兮
“回首过去五年,昌吉州交出了极为不平凡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双双过千亿元,实现了‘再造一个昌吉’的历史性跨越。”1月4日,在昌吉州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列席的林国标仔细聆听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每一句话,作为援疆干部,他特别激动。
林国标是福建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指挥长、昌吉州党委副秘书长,这段时间,第八批援疆干部援疆期满陆续回到家乡,对林国标来说,这一刻既是终点,又是起点。他要留下来,再经历一段援疆历程。
为什么要延期援疆呢?林国标认为,援疆路上,他挥洒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充盈的果实。当然,在家乡也可以辛苦付出,喜看收获,但新疆的情况和福建完全不同,在新疆更能磨炼自己,自己在新疆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参加援疆工作之前,林国标有着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机关工作经验,而援疆工作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他风趣地说,他援疆三年,干工作就像弹钢琴,千头万绪的工作都得落实到位。举个例子,2014年9月,昌吉州举行成立60周年庆典,福建省及所属地市的不少主要领导都来了,十几位领导的日程活动由林国标这个秘书长陪同,除了统一的活动安排,每位领导还要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经手的项目、对口支援的县市开展一些活动,这些事情都得林国标牵头落实。
“那几天,我每天睡觉不超过6个小时,最多的一天接过120多个电话。”林国标说。
援疆干部虽然身份特殊,可对工作上的要求从没想过搞特殊。林国标等一些福建省援疆干部为了招商引资,平时利用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新疆,探亲时更是四处拜访有实力的企业,邀请企业家到新疆考察投资,每次都是回家匆匆和亲人见一面,其余时间都耗在招商引资上了。
林国标自谦道,援疆工作中,他向新疆的干部看齐,从新疆的干部身上学到了很多好的作风。实际上,作为援疆干部,他应对的工作要更多一些,比如,前不久呼图壁县发生6.2级地震之后,他要和昌吉州的领导奔赴灾区一线,还要接打不少电话向福建省相关领导汇报情况。
作为第九批援疆干部,林国标和2013年8月初来新疆时的感觉不一样了。他说,他已经习惯了新疆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在昌吉州,他有很多各民族的朋友和亲戚,并积累了一些产业援疆等方面的经验,接下来的援疆路上,他的工作效率会更高,收获会更多。
王立中:来新疆有个绿色梦想
□亚心网记者石速
说实话,申请参加第九批援疆工作,王立中是“哭着喊着要去的”。他在北京市住建委住房保障办公室工作,他却要到受援地和田地区继续他的生态扶贫项目。北京市住建委非常支持,特意为他多协调了一个援疆名额。
“我已经来到了和田,这里就像我的家乡一样,一看到我种的沙漠植物,一看到我养的羊,我心里便满是激动、满是希望。”1月2日,王立中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王立中有个绿色梦想:他希望自己试种的沙生植物四翅滨藜在新疆广阔的沙漠和盐碱地里推广种植,大片大片沙漠变绿的同时,居住在沙漠边缘的农牧民通过养殖脱贫致富。
2010年9月,王立中作为北京市第七批对口援疆人才来到和田时,负责项目工程建设。次年,他在洛浦县一个农业观光园里发现,一位援友种了一小片耐干旱、耐盐碱的饲草,名为四翅滨藜。这位援友对他说,四翅滨藜在沙漠里也可以种植。援友很快援疆期满回到了北京,而王立中的心里,仿佛播撒了四翅滨藜的种子。
2013年年底,王立中向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申请了在沙漠里试种四翅滨藜的项目,这是我国从美国引进四翅滨藜种植后,首次在沙漠里尝试种植。2014年春,王立中在和田县伊斯拉木阿瓦提乡的沙漠里、墨玉县喀瓦克乡的盐碱地里各种植了上千亩四翅滨藜,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项目开展得并不成功,当然也没有得到推广。援疆期满回到北京的王立中没有放弃,他凭借个人力量一直在坚持实现这个梦想。
王立中四处向朋友、同学借钱,先后投资20余万元在喀瓦克乡沙漠边缘建简易的四翅滨藜加工厂,并买来一大群羊尝试饲养。
2016年5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深入和田地区调研脱贫攻坚时,参与陪同的王立中详细介绍了四翅滨藜作为饲草在生态扶贫中发挥的应有作用:这种饲草种植成本低,最重要的是不与农业争水争地。在沙漠里种植一亩四翅滨藜,一季只需5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亩红枣用水量的十分之一。而一亩四翅滨藜,可以养活七八只羊。
制约和田地区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缺水,制约当地养殖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缺草,沙漠里长出饲草,农民发展养殖的问题解决了,而且实现了在家门口就地就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已经将调研情况反馈给自治区党委、政府。
“今后我的任务,就是帮助地方政府推广四翅滨藜,引入企业参与,指导农民应用。”王立中说。
何平:已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亚心网记者成越越
1月3日上午,江苏省对口援助伊犁州第九批援疆干部何平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何平告诉记者,他们这一批干部是满怀着建设祖国、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抵达乌鲁木齐的。
2016年12月29日下午,江苏省对口援助伊犁州第九批援疆干部骨干任职会议在伊宁召开。当日,包括何平在内的15名第九批援伊干部骨干受到了伊犁州党委、政府和江苏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热烈欢迎。
何平说,从那一天开始,他和同行的援疆干部主要进行了两项工作,一项是向江苏省对口援助伊犁州第八批援疆干部虚心学习、取经,另一项是向伊犁州的干部群众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具体工作情况。
来到新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何平和他这一批的“援友”们不分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一直在思考、讨论怎样做好援疆工作。他们这几天常常讨论:“我们进疆是为了什么,在疆要干些什么,将来离疆要留下些什么?”
“撸起袖子加油干。”何平说,他们将把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落实到江苏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目标任务中,也落实到每个援疆干部的具体工作当中去。
这几天,何平在对接工作的时候,已经开始制定三年援疆工作规划和2017年的工作计划,把工作总目标落实到每一个人才援疆、科技援疆、产业援疆的项目中,再把每一个项目落实到每个工作队、每个具体的人身上,这样才能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
来新疆虽然不到10天,但何平坚定信念,要团结同志,共同干好工作,融入新疆,做新疆人。
何平是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江苏省交通建设工程局局长,刚刚来到伊犁州,他就去拜访了同一个口子的伊犁州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木拉提别克·努尔哈力。木拉提别克·努尔哈力是哈萨克族,他用哈萨克族的礼节欢迎了何平,这也是何平第一次近距离体验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何平告诉记者,他将全心全意树立江苏省援疆干部的好形象。1月2日,他到电力相关部门了解伊犁州“电力援疆”项目的情况,因为人生地不熟,很多单位的人不认识、办公地点不知道,他就通过当地组织部联系到有关同志、查询电话找人,然后与有关部门对接、联系有关情况,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何平说,江苏省对口援助伊犁州第八批援疆干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赢得了伊犁州各族干部群众的肯定与好评。作为第九批援疆干部,他将积极为伊犁州、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智慧和力量。
赵山:用真情点亮援疆之路
□亚心网记者于梦冉
2016年12月21日,冬至。踏上新疆大地,对自治区第九批河南援疆干部、哈密市委副秘书长赵山来说,意义非凡。
作为河南省第九批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成员,赵山带着河南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河南省委办公厅领导和同事们的重托,告别家乡和亲人来到了哈密市。
“在启程之前,我翻阅了大量有关哈密市的资料,深入咨询了第八批援疆干部,做足了准备。”赵山信心满满。
-17℃并没有阻挡住新疆人的热 情,赵山回忆:“从河南抵达哈密时,已经是晚上9时,哈密市委、行署的领导和第八批援疆干部骨干全部在车站迎接我们,并给我们准备了温馨的晚饭。”
在哈密的几天时间,赵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反应,皮肤脱皮,小腿出红痘,早起嗓子干疼,剧烈地咳嗽过后,吐出的都是带血丝的浓痰……
“我是这批前指队员中最年轻的。几天时间,每次听见8岁的儿子在电话里喊着要爸爸,父母在电话里嘘寒问暖,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可赵山深知,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奉献,这种选择,一定会成为他生命中宝贵的经历。
到哈密这段时间里,赵山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做好工作的交接。
“在我们到来之前,第八批援疆干部已经为我们做了充分准备。他们提出了保姆式交接方案,力争做到手把手地交,心对心地带,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援疆工作的整体情况、工作方法,还重点向我们讲解了许多需要注意和关注的地方。”赵山说,交接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是效果非常好,援疆的接力棒传接得很顺利、很成功。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赵山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他第一次知道感动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推他前行。
2016年12月26日,赵山参加了自治区召开的第八批省市援疆工作总结表彰暨第九批省市援疆干部骨干欢迎会;2016年12月31日,又参加了哈密市召开的第八批省市援疆工作总结表彰暨第九批省市援疆干部骨干欢迎会……每一次会议,都让他有不同的收获,让他对援疆工作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哈密市对我们很重视,先后召开了4次工作协调会,研究解决我们工作和生活问题。我们有3名同志还在这里过了一个充满浓浓情意的生日。”赵山坦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会把第八批援疆干部好传统、好作风、好机制、好的精神状态传承好、衔接好、发扬好,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担当的勇气,为哈密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