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新疆网10月11日电(李海毅) 在邢台市第七批援疆团队中,有四对援疆夫妻,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做着相同的贡献,成为援疆工作中最特殊的群体。他们把家安在若羌,把心留在若羌,把情洒在若羌。
为支援若羌,一家三口进疆安家
援疆半年时,王志彬为联系若羌县招商工作回了趟邢台,妻子带着两岁的女儿早早在车站等他。
当他下车后伸出双臂的刹那,原本亲昵他的女儿忽然躲到妈妈身后,不敢让他抱。
“援疆才半年,女儿就不认识我了,我要援疆,又不想在女儿成长中缺失。”王志彬说。
转眼女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妻子李慧芳带着女儿跟随丈夫来到若羌县,应聘了县中学德育处的工作,负责学校档案、会务、外宣,女儿王胥也成了援疆队伍中最小的一员。
“我们一家三口把家安到若羌,这里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现在女儿上的幼儿园里有维汉各族小伙伴,她跟维吾尔族小姑娘一样,时不时说出两句维吾尔语,最爱吃抓饭。”王志彬一家也成了这座沙漠小城里的新成员。
妻子流产,父亲病重,他含泪回疆
方向明初来若羌县时,妻子张欣娜刚怀孕。没多久,家里打来电话,妻子无征兆流产了,情绪极度低落。作为若羌县财政局副局长,方向明要在工地协调农发项目,寸步难离。
“能不能把妻子接来,一同生活,也方便照料她。”方向明把心里的想法告诉妻子,没想到与妻子一拍即合。他为妻子联系了一家红枣企业经理助理的工作,把妻子接来一起开始援疆生活。
妻子来疆半年后,传来父亲身患重病的消息。方向明分管的精神文明工作进入最后审核的关键期,当他忙完手头工作后,回到家时,父亲已经做完手术。方向明拉着父亲的手一遍遍地说对不起。
可父亲却催着方向明赶快回新疆,一直坚强的方向明一路流着泪回到大漠小城。
夫妻合力,若羌教育取得新进展
援疆干部耿万方来到若羌县担任教科局副局长。若羌县中学高三应届毕业班各族学生普遍语文成绩薄弱。耿万方的妻子张晓红在内地常年带高三毕业班的语文课,经验丰富。他就想动员妻子进疆支援教学工作。
不久,张晓红来到若羌县投入毕业班一线教学工作。
若羌教育史上第一个总分突破600分大关的学生贾欣,正是张晓红一手辅导的得意门生。除了课上教学外,私下里,张晓红像母亲一样跟学生谈心,做心理辅导。而自己的儿子却只能在微信里出现。
夫妻两人,一边在一线教学,另一边定期组织“校长沙龙”,召集所有学校的校长坐在一起思想碰撞,传授内地教学理念,分享最新教研成果,并积极联系校长老师们去邢台学习交流。在共同努力下,若羌教育不断取得新进展。
手把手传帮带,建首个正规化体检中心
2015年8月,邢台市第七批援疆团队中期轮换时,援疆干部陈世宁的妻子鲍丽蓉作为医护人才来到若羌县。
当初陈世宁从接到援疆任务到进疆,前后不到半个月。一天,儿子一觉醒来,发现父亲已经离开家乡。现在鲍丽蓉也进疆支援,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便托付给年迈的姥姥照顾。
“儿子正处于青春期,学习成绩、心理健康都是我最挂念的事,但是了解了若羌县的医疗状况,我还是坚持要来援疆。”鲍丽蓉说。
若羌县人民医院多年来都没有科学规范的体检服务,鲍丽蓉便将内地医院比较成熟的体检流程、工作规范带到若羌,手把手传帮带,参与建立了若羌县首个正规化体检中心,若羌人也第一次享受到了正规的体检护理。
陈世宁说:“现在儿子一放暑假,我们就接到若羌来团聚,弥补对儿子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