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讯(通讯员 吴丹)新疆克州借力内招毕业生援疆政策,抢抓机遇,在“引得进、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上下功夫,把内招毕业生当自家孩子看待,当后备干部培养,当优秀人才服务,注重设计上制度化、招录上优质化、培养上精细化、服务上人文化,成效显著。
制度化设计。先后两次召开常委会议,成立内招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安排内招生工作事宜。州领导多次亲临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倾听内招生谈感受、讲困难,为他们教方法、给指导。克州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金标亲临指导并寄予厚望。推行工资提档升级,在发放工资和人才补贴的基础上,分配至乡镇后上浮一档发放基层补贴。精心设计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方案,制定内招生纳入“帕米尔3123人才培育计划”等多项优惠政策,建立专项人才信息库,实行一人一档,及时跟踪了解培养、管理和使用情况。探索实施“四个有”培育措施,真正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保障到位。
优质化招录。注重宣传发动,积极对接四川、宁夏两省区委组织部和教育厅,细化招录实施方案,举办20余场宣讲会,开通咨询电话和邮箱,全天候答疑解惑。报名期间,平均每天接听来电30余次,接收邮件800余条,接收35所高校565人报名。严格考察程序和标准,组建15个考察组,采取撰写志愿书、面对面交谈、听取评价意见、查阅学籍档案、征求家长意见等方式,优先录用多子女家庭、工农子弟、亲属在新疆工作生活以及具有新疆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经历、学生干部、荣获校级以上表彰奖励、属硕士研究生和“211”工程院校学生,按照1:1.3比例确定175名学生入围体检,最终录用130人。建立协同推进制度,按照组织、人社、财政、编办相关部门职能,细化分解工作责任,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及高校负责人沟通联系,做好政策支持落实和协调保障。
精细化培养。抽调精干教学力量,制定管理制度,印发初任培训学员手册,规范化培训。建立组织部、党校、班主任、辅导员、跟班督导员“五位一体”的学员管理模式,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互动教学、实践学习、实地考察等培训方式,突出双语学习,统筹整体推进。积极开展感恩教育,邀请克州本地的全国劳模吴登云,“最美教师”周丽娜,优秀共产党员师延林等人物作专题报告,增强内招生党性修养,引导安心基层。实行“一对一”、“多对一”联系帮带机制,州、县(市)组织、人社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县(市)四套班子成员分别联系1-2名内招生,挑选政策水平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双语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指导内招生开展工作,做到帮带有领导、工作有导师;建立破格晋升和激励机制,对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安排副科级职务,连续2年考核优秀的,安排正科级职务,做到发展有机遇,各县市结合乡镇换届工作,提拔6名表现优秀的内招毕业生进入乡镇班子。制定“四结四提”培养计划,每名内招生与贫困户、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市直部门干部和四套班子领导结对子,提升群众感情、工作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水平,做到培养有办法;制定“三次分配”机制,在自治区分配原则基础上,结合克州实际,根据内招生学历、生源地、性别、专业等情况一次分配到县市,各县市结合个人意愿二次分配到乡镇,经短期工作实践,对少数志愿到艰苦乡镇或年底考核评估不适应岗位工作的内招生进行三次分配,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人文化服务。按照“乡镇有套房,城里有张床”的标准,建立关怀机制,实行内招生家属和对象就业优惠政策,解决后顾之忧。提前准备生活必需品,实名摆放至宿舍供内招生使用,落实“八个有”配备标准,即,为内招生配备一套住房、一套家具一套生活用品、一条宽带、一间公共厨房、一份保险、一张工资卡、一张服务卡,房间内统一放置活性炭和绿色植物,切实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定期走访慰问,每逢节假日时间节点,州、县(市)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长亲自走访慰问,春节期间,乡镇党委书记邀请未探亲内招生在家中过节,切实做到关心关爱。结合干部成长规律和内招生不同发展阶段,出台《关于规范内招优秀毕业生借调管理工作的通知》,防止因管理和关爱跟不上而非正常流失,确保安心本职、扎根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