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文怀科) 驻村以来,沙雅县委党史研究室(沙雅县地方志办公室)驻托依堡勒迪镇二农场村工作队改变以往粗放式、分散式的对口帮扶模式,注重从做好加法入手,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见实效。
一,强化“帮扶+业务”捆绑考核,确保对口包村联户帮扶工作有人落实。帮扶工作与派出单位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建立派出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定帮扶规划,明确工作总目标、年度计划、实施时限和责任人,严肃考核机制。以“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为载体,领导干部示范带动,机关4名干部各包联1户低保户,着力协调解决联系低保户家庭的困难,实现帮扶工作见成效。每月定期召开对口包联村联席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做好包村联户的工作衔接。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与帮扶村户结对子、交朋友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定期督导检查,对包户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深入实地检查核实,推动工作落实。
二,注重“扶志+扶智”双向引领,营造对口包村联户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坚持把扶志和扶智贯穿帮扶全过程,真正将帮扶的过程变成争取人心、凝聚人心的过程。把“思想脱贫”做为首要任务来抓,始终坚持“相互帮扶,精准扶贫,一户不落”的精准脱贫攻坚思路,对因懒惰而致贫的困难户,工作队采取“教育引导、典型带动、监督转化”措施,帮助其提高自身发展动力,帮助其转变思想,消除他们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引导他们勤劳致富,通过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实现脱贫。重点了解掌握帮扶对象的劳动技能情况,牵头组织村里的种养殖能手、土专家、田秀才,采用农家夜校、流动课堂、召开“诸葛会”等方式,对帮扶对象进行“点菜”式培训。“工作队入驻以来,通过全面了解村情民意,牵头组织的‘110’科技服务就像精准滴管,采取菜单式服务方式,让村里的帮扶对象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暧。”村民小组长杜新军说。
三,建立“1+1>2”长效机制,巩固扩大帮扶成果。针对少部分村干部与驻村干部自觉配合、协作意识不强等问题,为了增强团队意识、解决驻村工作与巩固扩大帮扶成果有效融合方面的问题,驻村工作队牢固树立“访惠聚+”工作理念,开展以“双向换岗”体验活动。每周有50%的驻村干部与结对帮带的村干部参加换岗体验活动,统一佩戴工作牌,党员佩戴党徽,每名干部都带着“作业”换岗,注重目标融合、责任融合、机制融合,从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带。为确保此项活动不走过场,实行换岗工作“项目化”管理,驻村干部与村干部必须填写“双向换岗”日志,促工作落实、促能力提升,打造“一专多能、善谋能干”的复合型村干部队伍。“通过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角色互换,搭建起心连心的交流平台。工作队和村干部换位思考,一起学习,一起值班,一起走访,一起工作,帮助村两委制定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美丽村庄等工作规划,明确具体措施,推进工作时间表,确定责任人,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促进村党员干部强思想、换思路、提能力、变态度、转作风,确保村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具体,提高了帮扶成果,为二农场村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障。”包村镇干部李玉鑫说。
(供稿:沙雅县委党史研究室(沙雅县地方志办公室)驻托依堡勒迪镇二农场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