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下乡专栏 >>三月,我们始终在感动中度过
三月,我们始终在感动中度过
作者:网络转载


      新疆民生网讯 (通讯员 窦青林)从3月1日起,驻村工作已经整整一个月了。已经习惯了一日三餐的集体准点用餐,习惯了每天的早部署晚研判,习惯了整天忙忙碌碌的不知疲倦。盘点近一个月的驻村生活,点点滴滴尽是感动、尽是责任,一幕幕感人、幸福、难忘的画面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感动镜头之一:一个81岁维吾尔族老党员的国旗情怀


      只有平凡的感动才是最真实的。3月5日,当参加第一次升国旗仪式时,队伍最前排一位“白胡子”维吾尔族老人坚毅的目光、矍铄的精神、硬朗的身板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仪式结束后,我主动上去与老人攀谈,老人爽朗的笑声、流利的汉语让我肃然起敬,这是桥子村党龄最长的81岁老党员——热西提·努久普同志。
      以后,每逢周一,伴随着清晨缕缕朝阳,我们总会在第一时间看到这位老人的身影,一如既往地戴着他喜欢的那顶维吾尔小花帽,自始至终都站在升旗队伍的最前排。当我们到家中看望老人时,他心里有说不完的话:“工作队到我家里来了,你们的工作亚克西!现在我们的巴郎子们教育好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我现在生活得很幸福,很满足。”当他向我们竖起大拇指时,老人的眼角充盈着泪光,感动就在瞬间,多么朴实的老人啊!驻村一个月了,我们不断的深入了解着,这位维吾尔族老党员的平凡故事就像一股清澈的甘泉流入我们每一个工作队员的心田,不断涤荡着心灵的尘埃,使我们心中充满敬意,激励我们阔步前行。


感动镜头之二:7个助学孩子的腼腆、寡言和渴望


      3月10日,当我与入户走访的队员们走入吾布力哈斯木家时,眼前的景象深深刺痛着队员们的心,破败的房屋无法入住,裂缝的后墙用几根木头顶着,一家五口人只好临时借住在邻居家里。当我们问起大女儿谢荷日班努·吾布力哈斯木为什么没在学校上课时,身高一米六左右的她腼腆、寡言,两手低头抠着指头不语,随行的村组干部吾拉英告诉我们,这个孩子学习非常优秀,但因为其家庭贫困,连上学的每月270元生活费都没着落。这个寡言的孩子,在和我们交流的时间里始终低着头,此情此景,让我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帮助这个孩子,扶贫先扶志,就从这个孩子开始!当我表达了工作队要帮助她完成学业的意思后,她忽然抬起头对我们说:“我一定会好好上学。”瞬间里,我心中有一种泪崩的感觉,多么纯朴的孩子。
      返回的路上,我与村组干部和队员交流最多的是村里还有多少这样的孩子,达尼亚尔·外力、祖丽菲亚·木拉提、祖拜代·亚库甫、穆萨·热西提、艾合散·哈力克、阿卜杜拉·阿帕尔,这些名字逐一在村组干部的讲述下印入了我们脑海。当机立断,安排队员先期走访这些家庭,去家里、学校看看这些孩子,绝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成为了我们的一致共识。下午5时许,前往奇台县二中,与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班主任逐一见面,了解情况。当班主任麦尔孜耶老师焦急的告诉我们,祖丽菲亚·木拉提因父母离异,由伯父抚养负担太重已经面临辍学的情况时,这个女孩显得特别拘谨羞涩,问着问着,这个孩子突然失声哭了起来,现场的情形使队员们猛然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不自在和羞愧,大家纷纷解囊相助,1520元生活费当即交到了班主任手里……
      返回的路上,大家沉默不语。晚上的分析研判会,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成为了主题,队友们你一言我一语,救助计划迅速形成。随后的周日里,我们邀请这些孩子和家长到村上座谈,在融洽的气氛里,孩子们的腼腆微笑、羞涩以及坚定地表态,让队友们找到了为实现这些孩子一个自信、充满希望、有尊严的未来而幸福的感动……


感动镜头之三: 10吨爱心化肥的“幸福微笑”


      3月14日,当积雪还未完全消融,当春耕生产在即之时,入户队员们纷纷反映的部分群众因家庭困难无钱购买农资化肥的情况在研判会上提出后,工作队当即会同村两委主要领导决定,集中一天时间进行再次联合摸排走访。一天时间里,这些家庭的困难、渴望帮助的眼神让我们一下子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时间里,队员们各尽所能,联系电话纷纷打向自己熟悉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短短两天时间里经多方筹措,昌吉白马钾肥厂、昌吉惠尔农业公司等爱心企业共捐助10吨优质有机复合肥得到了落实。3月17日上午,桥子村村委会大院里三轮车辆聚集,人头攒动,为50户贫困户集中发放化肥活动场面热烈。当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组织的拉运车辆缓缓驶入大院后,现场掌声阵阵,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有序摆放车辆,自觉排队等候;当州、县质检部门开展送法下乡,现场向群众教授如何识别假化肥之时,大家纷纷涌向宣传现场,索要资料、请教之声此起彼伏。10吨化肥,虽然不多,但贫困村民的满足却使我们心中的感动久久不能散去,村民们感激的笑脸洋溢在我们心田久久激荡着……


感动镜头之四:村庄环境的整治之路


      3月26日,天气转暖,积雪已基本融化,整个村庄特别是村委会大楼中心十字路口沿街杂草丛生,街面垃圾乱扔,林带内白色垃圾到处都是,有的巷口污泥、灰渣无法下脚,臭气、臭水让人掩鼻而过。党员大会如期召开了,原本准备好要号召全体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倡议、准备好的整治责任书还没来的及向参加会议的党员们进行详细阐述,党员们纷纷说话了:“自己的家园自己来清扫”、“我们支部包路北”、“我们包南段”、“党员先带头”, 一下子让我准备了很多很多的鼓动说辞变得没有了意义。村党委书记刘建新给我说,“窦局啊,你不要以为我们农民党员的思想觉悟差,时代变了,卫生整治对大家都有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干,只要党员带了头,群众肯定能发动起来,不信你看!惭愧的只是我们以往号召的少了,发动倡导的太少了!”
      3天里,党员们行动了起来、村委们行动了起来,警务室民警、武工队的武警战士肩扛着铁锹、手拿着扫把也来了,工作队队员、寺管会干部发动的普通老百姓和信教群众,也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治理中来。大家自发主动地将自家门前的卫生清理干净,垃圾到指定垃圾桶投放,好多维吾尔族群众开着自己家的三轮车踊跃的加入到了清运垃圾的行列。当我和村干部一路在沿街各处、门前巷口走访攀谈时,好多老百姓朴实的话语、劳动时相互逗乐的笑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村民们的善良淳朴,感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朴实厚道的父老乡亲们,这种感慨暖暖地盈满了我的心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你把群众当作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把掏心窝子的话说给你听……


感动镜头之五: 融为一家可爱可敬的“队友们”


      3月31日,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驻村一个月了,驻村后,最接地气的工作方法,就是民情日记和走访手册里记录自己的走访情况、工作点滴和驻村感受……
      当我审阅队员们的民情日记时,队员谭婷28日民情日记里《驻村的平凡之路》一下子吸引了我: 3月28日夜晚,我坐在桥子村村委会工作队员办公室的电脑桌前,一日忙碌,思绪万千。随手打开音乐播放器,耳畔传来朴树的歌曲《平凡之路》:“向前走,就这么走……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瞬间内心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充实、自信、从容和踏实。结尾处,她感慨道:驻村已过一月,我已淡忘最初的烦恼,一切担忧和惶恐犹如春天的冰雪自然消融了,尽管工作依旧繁忙,心境却无比舒畅。母亲发来小闺女自己洗袜子的照片,驻村工作已经进入正轨,驻村生活井井有条,劳逸结合行走健身。夜晚我们结伴而行,抬头仰望深邃天空中数不清而又显得格外明亮的星星,乡村小路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向前走,就这么走,哪怕是平凡之路!”
      这篇文章一下子打开了我的心结,让我瞬间开启了记忆的闸门,原来感动就在身边,只是我平时忽略了而已,一个月来,我所带领着的这支团队是这么的可爱可敬可亲:副队长叶明一向以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著称,经常工作到深夜被同事们称为“夜里明”;队员刘学勇作为一名军转干部,以其军事化的寝室内务标准,让大家啧啧不已,并主动承担起负责督查内务和值班工作,被队友们戏称为“刘总督”; 年龄最大的队员今波在厨师休假时主动展示的精湛厨艺、美味佳肴让队员们交口称赞,“今大厨”美名已在村上传开;队员杨永强脸上永远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乐于助人、有求必应的工作态度让村党委书记刘建新常开玩笑地说“你是我最喜欢的人”; 队员谭婷作为全队里一对“姊妹花”的“姐姐”,她用春风化雨般的行动帮助大家洗窗帘、清洁厕所,给队员们带来太多的感动;年龄最小的队员“小薇子”霍艳薇承担的内务工作繁杂,然而一切在她手里都变得井井有条,工作手册、会议记录笔迹工整娟秀;队员毕云作为我院“候补”加入工作队的年轻一员,以一名政工干部干事的韧劲诠释着“干部干部,干字当头”;“胖墩墩”队员谌宁从刚来的不适应到现在积极作为,每晚都加班整理档案、绘制包访图册,“精气神”得到了全面提振;编外队员“管家”刘建平每天都乐呵呵地跑上跑下,修理门锁、采购蔬菜物品不厌其烦,饭菜美味可口。
      月底了,终于可以让大家休假了。当我还在犯愁应该先期安排谁先休息时,队员们的你谦我让使我倍感欣慰,老同志高风亮节地提出年轻队员孩子幼小,早该回家看看;而年轻队员则谦让着非要让老同志先休息,一名年轻队员的“我不着急”让大家会心的开心大笑,这一幕是多么的和谐、多么的亲切、多么的让人难以忘怀……
      驻村一月,我为我们这些驻村的工作队员们点赞,为他们的辛勤付出而感动,为他们的工作激情而倍加鼓舞,我可敬可爱可亲的队友们、村两委包容接纳的干部们、迈着矫健步伐巡逻的武工队员们、桥子村朴实质朴的村民们,你们给了我们驻村的动力和压力,也更增加了队友们驻村的责任感。我们一定尽工作队之所能,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是我们光荣而伟大的任务、义不容辞的责任。
      纸短话长,就此搁笔吧,我要把更多的笔墨留给驻村的未来……

(供稿:昌吉州检察院驻奇台县西地镇桥子村工作队) 
 



  • 上一篇:驻村“满月记”
  • 下一篇:我参与 我奉献 我快乐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