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讯 (通讯员 马月 刘振)昌吉市第三批“访惠聚”工作组进点以来,积极打造“互联网+”的服务群众模式,通过“指尖上的服务”, 把“微服务”融入到每个家庭、每位群众生产生活当中,实现了服务内容事无巨细、服务方式与时俱进、服务质量无微不至,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微宣传水滴穿石。工作组利用微信平台,大力宣传“创城”知识、志愿服务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级道德模范及民族团结故事,有的工作组还通过组建公众号、微信群,让社区居民加入微信大家庭,安排专人编纂扶贫助困、助老服务、科普宣教、文体活动、环保宣传、禁毒宣传等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正能量、普及新知识。
微服务有求必应。有的工作组在创建的公众号中设置了居民群众所需的政策文件、最新动态和互动服务等专栏,成为居民获取政策资讯、在线解决问题、互动沟通交流的一个主要网络渠道。所有关注和加入到平台中的居民群众可以实时反映生产生活中需要政府部门帮助协调解决的困难问题,也可以提出对改进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居民群众成功提交需求后,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会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答复。一些有条件的工作组还邀请社区超市、餐饮、医药、家政等加入微信公众号,有需要的居民可以享受到便捷快速的生活服务。
微创业因地制宜。工作组大力开展微创业培训,分批分期组织全市各阶层有创业意愿的居民群众参与其中,已组织186人参加电商类培训。社区工作组还借助“百千万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计划”等项目大力推广微创业和网络创业,打造了电商、微商、创客等多种类创业个体,并参与到工业制造、能源化工、文化旅游、现代商贸、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今年以来,已扶大学生创业团队13家,126名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微监督查漏补缺。微信公众平台还提供 “问题留言”服务,方便社区居民反映问题、提建议。针对村、社区重要事项诚邀村民、居民通过手机献言献策,辖区群众可以便捷、及时地参与集体事务管理监督,一些工作组还帮助社区探索互联网与社会治理相融合的服务模式,通过手机客户端将自己的意见、建议、疑问等反馈到公众平台上,社区通过平台受理群众诉求,解决民生实事,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形成及时广泛、快速便捷的多元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平台,有效激发村(居)民参与集体事务管理的热情。
(供稿:昌吉市“访惠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