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刘彬 张胜超 )有一位梳着麻花辫、头戴花帽、身穿维吾尔族传统民族服饰的姑娘,嘴里唱着“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样板戏《沙家浜·智斗》,把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与民族舞蹈融合的恰到好处,将戏曲展现得活灵活现、呈现给观众别样的韵味。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独山子区的“文艺明星”古力白克热木·吐尔迪。作为独山子区西宁路街道的一位居民,她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国粹精华,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培养了数十名京剧爱好者,和她一同将这门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用文化思想凝聚正能量,让文化得以传承,让更多居民百姓感受到精神文化滋养。
舞蹈出身的古力白克热木,39岁之前一直致力于用肢体语言向观众传达着美,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改唱传统戏曲。没想到,这一转变却误打误撞成就了她的精彩人生。“我最先学会的是京剧样板戏《红灯记》,首次登台演出,就赢得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古力老师回忆说。这一次的成功演出,让古力老师学习戏曲的劲头更足了,随后在不断的学习新戏曲、参加大大小小数百场的比赛后,古力老师收获了很多荣誉。现在她不断的往返于舞台和工作室之间,继续演绎着精彩的人生、弘扬国粹,用特有的演艺方式将传统文化带入群众的视野中去。
走进独山子区西宁路街道民族团结活动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满载荣誉奖杯的橱窗,这不仅是古力白克热木多年演艺生涯的缩影,也是她随身珍藏的珍宝。一块红色醒目的匾牌,上面写着“古力老师京剧工作室”这几个字,随着耳边传来京剧工作室内悠扬的嗓音和胡琴、锣鼓的伴奏,正是古力老师在教授辖区有京剧爱好的孩子们学基础、练发声、唱京剧和编排舞蹈,现在,她已经教授了近30名孩子学习京剧,在这里,她尽情的展现自己的艺术人生,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戏曲的精妙之处,让京剧走进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独山子区西宁路街道党工委精心组织引导,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结合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打造了“古力老师京剧工作”。工作室始终秉承着 “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合,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融”的工作思路,不仅传承着国粹精华,还记录着各族群众守望互助的感人故事和党员干部帮扶结对亲戚先进事迹。各族群众在这里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故事每天还在继续上演。
(供稿: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