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文化新闻 >>疆味相声贵在接地气
疆味相声贵在接地气
作者:网络转载



10月12日,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华(后排右三),在新疆相声巴扎与新疆“老中青”三代相声爱好者合影留念。      (新疆相声巴扎供图)

新疆网讯(记者 盖煜)10月12日21时许,吃过晚饭的人们三两结伴走进位于乌鲁木齐7坊街创意产业园A区的“水磨剧场”。

当晚,这里有一场新疆相声巴扎的日常演出,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华也来到这里听相声,他时而捧腹大笑、时而认真思考、时而拿出手机拍照。

和侯耀华一起到来的,还有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马小平、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团长刘际。剧场里,观众们叫好声、鼓掌声、笑声不断,这样的场景让他们动容。

接地气的“疆味相声”

“你到市场买东西,卖东西的话都不能全信。买红薯,他说是沙湾的,其实是西山的;买西瓜,他说是下野地的,一打听,安宁渠的;最可气的是市场卖鸡的,明明是黑的,一根杂毛都没有,他愣说是三黄鸡。你说可气不可气?”

当日,新疆相声巴扎的相声演员将新疆的人、事、物、饮食、文化等元素藏进“包袱”,上台一抖,便引来台下笑声一片。

第一次听到“疆味相声”的侯耀华说,新疆的相声让他感到惊喜,相声巴扎的同仁们在祖国边疆坚持说相声,传播这门独特的语言艺术,给边疆人民带来了欢乐。

新疆相声巴扎成立于2012年8月1日;2013年元旦在新疆话剧院首秀;2013年2月1日,新疆首家相声剧场开业,相声巴扎演出常态化;2013年4月12日,新疆第一个民营相声企业——新疆聚贤相声巴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诞生。成立以来,新疆相声巴扎走遍天山南北进行表演,成为新疆曲艺界的一件新鲜事,也成为新疆曲艺界老前辈相继称赞的高兴事。

新疆相声巴扎班主莫兴伟说,演员们都尽可能在一些经典段子中融入新疆元素,或是以新疆的地域文化为根基,创作一些具有新疆特色的“新疆段子”。

比如相声《打灯谜》《办喜事》《大话新疆》《新疆style》等作品,将西大桥、新疆拉条子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疆元素放进“包袱”里,用我们熟悉的新疆话说出来,更能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

“把新疆人的思维方式、性格、语言特色都加以融会贯通,就能够打造出具有新疆特色的相声,开创新疆相声的新时代,用相声来传承西域文化。”莫兴伟说,新疆相声就应该体现“疆味”,这样才能让人们通过相声了解新疆、喜爱新疆。

进剧场听相声的“铁粉”

以前在新疆,到剧场听相声的人不多,而近几年,在一大批曲艺表演爱好者的推动下,在新疆相声巴扎的努力下,“相声热”开始在新疆成为一种现象。

新疆相声巴扎共有12名相声演员,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86岁。成立初期,每周仅有一场表演,而就这么一场,还出现过无人观看的情况。

现在,新疆相声巴扎的表演增加至每周六场,并且相声演出单每周更新,观众周周都能看到新表演。

方文田可以说是相声巴扎的“铁粉”了,他觉得相声不是一种简单的时尚消费,而是一种崭新的生活习惯。晚上没事,带上妻子和孩子看场相声表演,回家交流下心得,说到搞笑处,再接着痛快欢笑一场,这种感觉非常好。

莫兴伟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疆曾在中央戏剧学院委培了一批相声演员,但他们大多因新疆曲艺市场不景气而纷纷离开新疆。近几年,“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春风吹燃了曲艺类演出的火种,加上新疆相声巴扎的出现,新疆人去剧场看相声演出的习惯慢慢培养了起来。

“只要表演精彩,就会赢得观众的掌声,就能鼓舞演员的创作热情。”莫兴伟说,目前新疆相声巴扎共演出近千场,创作和改编相声作品六七百个,观众总数已达七八万人,品牌影响力逐步加大,社会宣传力逐日增强,队伍综合素质也逐渐提高。

马小平说,目前全国有500多个小剧场,而新疆仅有1个,他希望新疆的小剧场越来越多,让更多新疆人能在家门口看相声表演。

小学生也能学艺登台

侯耀华说,相声是人们生活的一剂调味品,然而要想让新疆相声长远发展,还需要不断壮大新疆相声演员队伍,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相声表演中来。

现在,新疆相声巴扎的一些演员就带起了相声表演班,希望能让更多90后甚至更小的孩子们学说相声,爱上相声。

今年暑假,市第26小学11岁的李旭宁和韩子瑄就在新疆相声巴扎演员开办的培训班中学相声,通过24天的学习,两个小男孩已经能有模有样的上台表演了。

开学后,两人把自己在假期学的相声表演给老师和同学们,没想到深得同学们的喜爱,纷纷找他们学习,老师还为此专门成立了相声兴趣班,由李旭宁和韩子瑄作为小老师,教同学们说相声。

去年起,新疆相声巴扎还与乌鲁木齐市第88小学合作开展“传统曲艺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教授传统曲艺文化及曲艺基础知识,成为该校人气最高的兴趣课堂。

马小平说,“小剧场”已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标签,新疆相声巴扎虽小,但一定能做出有社会担当和艺术追求的“大文章”。


  • 上一篇:绘制墙体画 打造文化墙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群众生活
  • 下一篇:全国集邮文化活动走进温宿 干部群众热看红色邮票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