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霍延磊)他是位党员,也是位医护兵,还爱好书法。75年的岁月中,他从部队的医护兵,支边到新疆后,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退休之后便开始用自己的爱好“书法”,谱写了自己的斑斓人生。他就是家住昌吉市建国路街道和畅园社区的居民孙继龙,写诗,写家乡,9年多来除了免费给周围居民看病以外,他还免费教社区居民书法。
“在写书法时,我们要遵循‘四法’,即字法、笔法、墨法和章法……”6月28日上午,在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昌吉基地离退休管理中心的书画室里,孙继龙正在给他的学员上课。
75岁的孙继龙是一名退伍老兵,1965年应征入伍,从安徽前往黑龙江服役,由于从小和父亲学过医术,入伍不久就被选为卫生兵,作为战地救护队的队员,他在战场上和战友一起救下过十余名危重伤员。1968年7月由于在部队表现突出,受到立功嘉奖一次,同时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1年,孙继龙放弃了回老家提干的机会,毅然报名参加了支援边疆建设。来到新疆后,他被安排在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二分公司当外科医生,直到1999年退休。
退休后,除了经常给居民看病之外,他还有一大爱好就是练习书法。
在他30多平米的书画室里,墙上挂满了书法作品,桌椅上铺着厚厚的几沓书法草稿。“地方不大也不小,可平时一搞活动就显得特别挤。画室里只坐得下不到20个人,有些还从其他社区赶过来的,来的人多,坐不下的就只有站着听。”每周一、五的早晨10点到12点,孙继龙就会到这里教书法,如今的学员有10多人,书画室还经常有联谊,这些活动排满了孙继龙的退休生活。此外,他还是“红色蒲公英”红色宣讲团的宣讲员,将红色故事传播出去,将书法的快乐传递给其他人,孙继龙说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从2010年开始,孙继龙就开始免费为居民教授书法。在退休管理中心的帮助下,为他开辟了独立画室,他和学员们的书画作品都陈列其中。学员中有7-8岁的孩童,大到80岁的老人。68岁的都富强是孙继龙的一名学员,跟着孙继龙学习书法已有三年时间了。他说在孙老师的指点下,他的书法作品得到了很大提升,还获得过昌吉基地离退休管理中心书法比赛二等奖。
“孙老师练习书法多年,有一定的造诣,我在这几年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他不厌其烦地讲解、指点,我也慢慢有所领悟,现在自己也能写出一幅完整的作品。”
“我孩子以前在家坐都坐不住的,现在对书法感兴趣了,都能静下心来学习,写字规范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这多亏了孙老师。”家长刘女士称赞道。在孙继龙所在的小区里,有很多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由于家庭条件有限,上不起兴趣班,放学后家长也没时间管,孙继龙的书法兴趣班为这些孩子们提供了课外的兴趣课堂,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遇到家境困难的学员,孙继龙对他们格外照顾。“他们家境都不好,又很喜欢书法,我为他们提供纸笔和材料,只要他们喜欢,我尽可能的帮助他们。”
“居民学习热情高,国家、政府近些年对文化也更加重视。中国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现在有了很好的土壤,书法创作会更加自由。教授他人,也是提升自己的一个过程,只要大家愿意跟着学,我会毫无保留的将我所学的教给他们。”孙继龙说。
每个星期二、三、四,是孙继龙自己的创作时间,这个习惯从爱上书法保留至今。这几日,孙继龙又用汉简体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天山北麓绿茵多,风调雨顺钟稻禾,飞马邀来千国妹,花儿招进五洲哥……哪个不夸昌吉好,雄鹰展翅唱高歌。”
在孙继龙的家里,挂满了他亲笔写下的一幅幅作品,礼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孙继龙说,因为自己热爱书法,所以希望发挥自己的余热帮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去实现书法梦,“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他常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用自己的行动温暖身边的人。
当有学员提出给他交学费时,被他一口回绝,“你们通过我的指点能在比赛中获奖,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供稿:昌吉市建国路街道和畅园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