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杂谈 >>克孜勒套的女人
克孜勒套的女人
作者:网络转载


      新疆民生网讯 (通讯员 达妮雅)在中国西北边陲,横亘中吉边境的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阿赖山脉间有一个叫克孜勒套的小村庄,这里生活着勤劳朴实的柯尔克孜族人民,祖祖辈辈在草原上放牧为生。
      这些年,在新村坐落的巴扎上开饭馆、商店的牧民逐渐走上了致富路。一些年轻人忙时务农,闲时去城里打工,还有一些年轻人在外学了技术回来开了维修部,修理家电、摩托。日子在晨昏送往中一天天过去,平淡而有序。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庄里,克孜勒套的女人们构成了一抹亮丽的颜色。

巾帼致富带头人
      看地西·萨热特巴依是克孜勒套村女人们的骄傲。
      她组建了阿图什市达尼西拜克手工艺品有限公司,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她的绣厂设计出品服装、服饰配件、家居软装饰、摆件、手工艺品。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书写了一段柯尔克孜女人的传奇。
      看地西的母亲是村里有名的绣娘,自小她就跟着母亲到乡亲们家里帮忙做毡毯、床褥的绣活儿。她的绣工手艺是从模仿母亲开始,把成衣拆开缝好、再拆开再缝好,一点点积攒经验,就这样慢慢学会了如何打样、剪裁、组装。
      看地西告诉笔者,第一次听说有绣花机可以直接在成品上绣花以后,她没日没夜的工作,省吃简用,东批西凑攒钱买了机器。阿图什没有卖的,她就托人从乌鲁木齐买了寄给她。一架市面上大概三五千的单头绣花机,辗转花了12000元才到手。可是等到工人把机器送来、组装好,对着全新的机器却欲哭无泪。
看不懂说明书!
      那些日子看地西连家门都不敢出,怕邻里街坊嘲笑她花了那么多钱买了机器却不会用。每天她闷在屋里小心翼翼地学着操作机器,一个月后终于秀出第一件成品。
      那以后,她开始在家做裁缝,专注于每一个绣样的设计,服装的裁剪。她举起一件精美的柯尔克孜工艺的长马甲向我们介绍说:“这一款的纹饰借鉴了吉尔吉斯斯坦的风格,背后的交叉设计满足不同身材的女性的需求。”
推动摇篮的手也能推动世界
      在一次克州民族手工艺品展销会上,看地西·萨热特巴依结识了几个在阿图什做民族工艺品销售的业界前辈,从此她的服装从哈拉峻的市场拓展到了阿图什。在他们的指点下,她申请了自己的商标:达尼西拜克。申请商标的时候,正是看地西的小儿子达尼西拜克出生的时候。
      陡然增加的订单使得她没日没夜的赶工。晚上孩子绑在摇篮里,她只能一只脚踢着摇篮,另一只脚踩缝纫机的踏板。好在申请了商标后,丈夫开始支持她的工作。在家人的支持,朋友的鼓励和村里的帮助下,看地西的工厂落地了。
      她开始收学徒,招工人,还向村里征集图样纹饰。当初只有一个头的机器已经换成八个头的大绣花机,产量、工艺都有了提高。
      然而随着事业越做越大,看地西也逐渐体会到自身的不足和欠缺。看地西说,她最遗憾的就是自己只读到小学毕业。当初凭着热情和执着建立起公司,可是要经营一家企业,问题就接踵而来。
      看地西告诉我们,因为没有读书吃的亏,受的苦,遭遇的尴尬已经数不清了。一次应邀参加喀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对方在电话里通知“要根据各企业的名称就坐”。她没听懂对方的意思,竟做了一个长三米,宽两米的大牌子,雇车从哈拉峻运到了喀什。看地西说,“这辈子,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们读书。大女儿喜欢刺绣,但要继承我的事业,也要她学成回来,决不能像我这样。”
江河或无水,巾帼自古有
      柯尔克孜民族是热爱唱歌的民族,在他们悠扬的歌声里,你可以听见他们祖祖辈辈传承的文明礼仪、教化规矩、祝愿祈福。克孜勒套村里有很多优秀的女人,有目不识丁却培养出四个大学生的母亲;有自强不息、操持家里家外的坚强女十户长;有为了爱情远走他乡,相夫教子的和田新娘;有因开餐馆手腕重度风湿,仍坚持工作,为儿女上辅导班攒钱的妈妈。
      这里的女人和全世界的母亲一样,把一切献给孩子。她们用柔弱的肩膀担负起民族和家庭的未来,她们挣扎着、奋斗着努力改变民族和家庭的命运。
(供稿: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驻克孜勒套工作队)


  • 上一篇:阿克陶镇英其开艾日克村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会
  • 下一篇:靠技能脱贫 用双手致富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