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杂谈 >>寒假走访用真心 民族团结用真情
寒假走访用真心 民族团结用真情
作者:网络转载
——巴州教育系统全面开展寒假教师大家访活动

      新疆民生网讯 2017年1月中旬,巴州各族学生欢欢喜喜开始了愉快的寒假生活,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的各族教师在巴州教育党工委的统一部署下,紧紧围绕 “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系列主题活动,驱车远赴南北疆,近步行走家入户,拉开“访亲”之旅,全面开展寒假教师大家访活动,坚决把自治区教育厅、巴州党委的部署要求做细、做实、做深、做到位,形成活动常态化、长效机制化。

      及时安排,目标明确。放假前,巴州教育党工委结合全州教育系统的实际制定方案下发文件,对全州教育系统寒假期间集中教育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要求全州各族教师充分利用寒假时间开展“大家访”活动。为使家访活动顺利开展,各单位积极选派班主任协同科任教师做好家访前期准备工作,全州共选派8862名干部教师,参与此次大家访活动中。在家访前,每位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家庭基本状况、在校表现以及学业和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对个别“问题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确定53585名学生(贫困生家庭、学困生家庭、行为偏异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或单亲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为实地走访对象,确定家访内容、家访时间。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平台。在家访过程中,教师以“民族团结宣传员”、“家风家训宣传员”、“学校工作宣讲员”、“学生学习辅导员”的身份,主动向家长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教育惠民便民政策措施,宣传“民族团结一家亲”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对学生假期期间的学习情况、生活安排和娱乐活动进行指导,要求学生主动参加积极健康的社会活动,帮助家庭提炼归纳家风家训,宣传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增进与家长的沟通;以“家长贴心人”的角色,真心诚意为家长释疑解惑,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家庭教育问题;以“学生引路人”的责任,进一步了解学生,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形式多样,温暖人心。全州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跟踪家访”、“一帮一”、“结对包联”、“亲戚互访”等不同方法、措施和手段开展此次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家表现,听取家长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博湖县三小的年轻汉族教师李伟在与同事交流家访心得时说道:“我包联的是一个回族学生,寒假期间贪玩摔坏了胳膊,就算学校不安排,我也打算去医院看看孩子。家长和孩子对我的到来即惊讶又高兴,但更多的是感动。春节前夕孩子一家给我又是打电话又是发短信祝福,让我在幸福的同时看到了新疆民族团结的美好未来。” 巴州蒙中的玉孜曼老师带着自己的儿子盛装去给自己在巴州蒙中高三(3)班的“小朋友”刘理想拜年时,一边感慨刘理想贫寒的家境,一边为刘理想勤奋好学、独立坚强的品质所打动。玉孜曼老师表示,一定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刘理想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温馨互动,成效显著。从寒假开始至今1个多月时间,巴州教育系统共宣讲56673次,覆盖家庭数56768户,受教育家长人数105689人。领导干部及老师在家访时以情感为纽带开展的“访万家”活动,以家访促家教、用诚心换真心。家访工作时间短,任务重,但是收获很大。通过家访活动,教师们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表现,掌握了少数特殊家庭学生和行为偏差生情况;征求了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密切了家校联系,更多地赢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家长对这项活动非常欢迎和赞赏。提高了教师、家长的教育能力、增强了孩子的安全防范能力;增进了教师与社会,家长与学校的必要沟通,拉近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家校共建。通过家访互动,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家校对孩子的教育达成了共识,使得教育更有利于对症下药,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的工作热情也空前高涨。通过家访活动让教师们坚信,只要各族师生、各族群众始终坚持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心在一起,我们一定能营造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一定能迎来繁荣富强的美好未来。

  • 上一篇:波斯坦铁列克乡马热加尼库木村妇联开展“发扬四自精神做内外兼修的 靓丽女性”宣讲活动
  • 下一篇:靠技能脱贫 用双手致富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