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县比西巴格乡林场吾斯塘博依村农民买买提·卡斯木40年写日记记录民族团结故事
新疆民生网讯 (通讯员 陈晓增)40年,1000篇日记,26本笔记本,一共50余万多字。
这是6月20日库车县比西巴格乡林场吾斯塘博依村农民买买提·卡斯木给记者提供的关于写民族团结故事的几个数据。
身边民族团结故事激发写作激情
买买提·卡斯木坚持40年写日记,记录民族团结故事,成为疆内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介绍,在1000多篇日记中,很多事迹较为典型。他给记者讲述了其中的几个故事:
1971年,1973年,时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米吉提·沙吾提组织村民先后给同村的汉族同胞宋万发兄弟俩挖坟基。宋万发兄弟俩来自内地,与当地为维吾尔族村民和睦相处,手把手地教会村民种菜、植棉技术,提高了村民的收入。2010年,汉族村民王志忠父亲去世时,16名维吾尔村民从王志忠家帮助抬棺木到1.5公里的墓地安葬。
“都是一家人,挖个坟基、抬棺木还分民族?”面对记者诧异的眼神,买买提·卡斯木反问记者。
1974年,农户邓子鸥不慎掉进水流湍急的水渠中,情况十分危急。干完农活回家的农民艾则孜·沙塔尔恰巧路过此地,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把工具仍在路旁,不顾一切跳进水中救人。俩人在水中抱在一起挣扎,并大喊救命。幸亏得到他人的帮助,才把俩人救上岸。
1985年,村里有几户维吾尔族村民盖房子,缺少劳动力。十几户汉族农户相约赶来帮忙,直到房子快要盖好了才离开。1986年,6户汉族农户需要盖房子,近20维吾尔农户闻讯后赶来帮忙。“农户之间相互帮忙盖房子都是自愿的,不要任何工钱,有的甚至隔三差五把自己家的西瓜等携带到盖房所在地。这种场景,真是暖人心呐。”买买提·卡斯说。
……
买买提·卡斯木告诉记者,1960年,他的母亲生病了,从部队上退伍来到村里的汉族医生徐希经常来到家里免费为母亲看病拿药,虽然最终母亲还是离开了,但这件事却一直让他感激不尽。多年来,看到村里的汉族、维吾尔族乡亲像一家人一样相互帮助,他便萌生了将村里的民族团结故事记录下来的念头。
“因为我从小经历了很多苦难和挫折,我知道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帮一把,拉一下,或许这个人一生的命运能够改变。”买买提·卡斯木说,林场吾斯塘博依村不分民族,团结互助几十年就是见证。
从1976年起,买买提·卡斯木开始记录村里的民族团结故事,这一记录就是40年。“每一次写完日记,一想起这些典型事迹,一种特别强烈的幸福感涌上心头。”买买提·卡斯木说。
爱上自拍的“潮老头”
今年6月19日,村里的汉族农民鲁慧芳主动将一名维吾尔族妇女送到县城一家医院治病……买买提·卡斯木将发生在身边的这一新鲜事用手机记录了下来,逢人就播放视频,直夸鲁慧芳的好行为。
买买提·卡斯木玩自拍已有半年,并用它走村串户宣传民族团结故事,这在吾斯塘博依村又成为一大新闻。
“我就是想用身边的人宣传身边的事情,让大家更加懂得珍惜民族团结。”谈起自拍的初衷,今年73岁的买买提·卡斯木老人说。
起初,买买提看到年轻人玩自拍,很好奇,便找儿子吐尔地·买买提问个究竟,并让儿子教他如何拍摄。
“这是年轻人玩的东西,你就不要学了。即使学,你也很难学会。”吐尔地·买买提告诉他。
“我什么不能学?”买买提·卡斯木很不服气,于是,他索性开始自学,并在自学的过程中逢人就请教。不到2个月,他已经基本掌握了自拍的要领。
“父亲从小就爱学习,他学习自拍既在我的意料之外,也在我的意料之中。他这种学习的热情与劲头,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吐尔地·买买提告诉记者。
目前,买买提·卡斯木自拍的视频有10多个,而且将视频的内容全部写进日记之中。
不仅如此,他还培养了好几个与他年龄相当的“徒弟”。为此,村民都亲切地称之为爱上自拍的“潮老头”。
“我更喜欢人家叫我‘老作家’,因为我写日记,相当于当了40年的‘乡村记者’。”买买提·卡斯木笑着说。
老人有个最朴实的愿望
“我有个愿望,就是想告诉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我们村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太大了,我们心里一直记着共产党的恩情!”曾经在1959年给毛主席写信并收到回信的买买提·卡斯木老人说。
买买提·卡斯木说,他家里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一封1959年中央办公厅给他和玉色音·摩莱克的回信。他介绍,解放初期的库车县比西巴格乡林场村(即现在的吾斯塘博依村)到处一片荒芜。那时,全村只有9户人家。在党的领导和好政策的指引下,他们艰苦奋斗,建设新家园。几年时间,他们开荒4000亩,并种出了西瓜和小麦。面对收获的成堆粮食,村民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些老人甚至捧着麦粒幸福的泣不成声。当时,9户人当中唯一会识字的买买提·卡斯木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给毛主席写封信,报告村上丰收的喜讯,让毛主席分享村民们的喜悦。
1959年5月,买买提·卡斯木给毛主席写信汇报了村上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代表全村人表达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同时,他还寄去了31公斤村民们自己种的西瓜和两小袋小麦。让买买提·卡斯木惊喜的是,当年11月30日,中央办公厅给他们回了一封信。信中鼓励他和村民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争取农业生产有更大收获。随信还给他寄来了一张毛主席的相片。
“读完信,看着毛主席的相片,我激动得不行,感动的眼泪不停地流啊流啊。”老人说,几十年过去了,每次看到这封回信,他依然很激动。
“没有毛主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普通老百姓翻身做主人的好日子。”买买提·卡斯木一边说着,一边用颤抖的双手给记者展示着那封回信。说话间,一行热泪从老人写满岁月沧桑的脸上流淌下来。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陆续有维吾尔、汉、回等民族的农民到村上定居,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和睦相处。2006年,林场村与相邻的吾斯塘博依村合并,形成了新的林场吾斯塘博依村。现在,全村有各族村民319户,1147人。老人说,他有一儿一女,还有一个小孙子,这几年他们家的生活变化很大。几年前家里建起了100平方米的安居富民房;大女儿开了一家商店,儿子在派出所工作;去年,全家纯收入3万多元。
老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以前喝的是压井水,2012年,国家投资为村上建设了自来水工程,全村人从此喝上了自来水,现在全村有多半人家住进了新房,村里的主干道变成了柏油路,国家给了创业资金,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从幼儿园到高中实行全免费,孩子上学不难了……”
对于这些变化,买买提·卡斯木如数家珍。他说:“我也想把我们村的变化告诉习近平总书记,让他和我们一起分享这丰硕的成果,一样对发展变化发自内心的兴奋。”
“老人是村里的好榜样”
“红旗飘呀飘 红旗飘呀飘 年轻的心不会衰老……”买买提·卡斯木现场给记者唱了几句《红旗飘飘》的歌词。
这几天,买买提·卡斯木正在忙着2件事:一是随着疆内媒体记者陆续到村里采访,他忙着整理一些民族团结故事。按照他的说法,当时记录的民族团结日记内容不是很完整,如今他尽可能把它整理得更丰富一些。比如,1975年,村里的小组长沙比尔·沙吾提被高压线电击,一汉族青年把他抢救过来的内容记录得还不够详细。重新整理后的事迹可教育身边的人,还可以借助新闻媒体宣传村里的民族团结事迹。二是与村里的50多名村民经常唱红歌,准备参加乡、村党组织举办的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
买买提·卡斯木经常看红色电影,所以迷上了唱红歌。目前,他不仅会唱10首红歌,还自己改编了2首红歌。在所有的红歌中,他最喜欢《红旗飘飘》这首歌,因为他喜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蓝天的感觉。“看到五星红旗,就好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买买提·卡斯木说。
“40年写日记记录民族团结故事,买买提·卡斯木是村里的好榜样。”林场吾斯塘博依村老支书艾买提·依明说,他写日记记录民族团结故事,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他记录的民族团结故事点滴,给村里留下了宝贵的档案资料,有助于引导全体村民维护民族团结、教育下一代珍惜民族团结,我们应该真心地感谢他。
“随着疆内外各大媒体记者采访买买提·卡斯木,这说明买买提·卡斯木写日记记录民族团结故事这一行为很了不起,也提高了林场吾斯塘博依村的知名度。”林场吾斯塘博依村党支部书记艾买尔·阿布都拉说,通过广泛宣传身边的民族团结事迹,将引领着全体村民逐渐真正领悟民族团结的真谛,对进一步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村民米吉提·沙吾提表示,买买提·卡斯木老人坚持40年写日记记录民族团结故事的行为,让村民敬佩让他们自己汗颜,他是村民学习的榜样。
“父亲年纪大了,我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今后不仅要坚持写日记,还要做维护民族团结的使者。”吐尔地·买买提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