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问著名书画家李举伟之实力与功力。
当书画界冠以为“家”的人数不胜数之时,笔者不得不以诘问之口气再论李举伟书画艺术的实力与动力与读者共勉,以期争鸣。
很早以来,李举伟先生的书画作品一直褒贬不一,究其原因,就在于如今的文学界,艺术界缺乏秉笔直书之文艺批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笔者看来,无论什么界,缺乏文艺批评与评论和争鸣,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也是那些动辄以“家”之身份挤进神圣的艺术殿堂招摇撞骗而成为气候的原因之一。 李举伟的书画作品被褒之,是因为他的作品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所致,他的作品被贬之,是因为当今书画界转基因作品泛滥之结果。
中华文化的基因就是传统的中华文字,中华文字是中国书法的子宫,无论多么伟大的书法作品如果没有中国文字这座子宫的孕育,就断然不会有书法艺术和书法家的诞生。有人诘问笔者×××人文化不高,为什么成了书法家?笔者对无知者只能无言以对。因为问者把抄书写字与书法艺术混为一谈。笔者当然是无言以对了,何况,在当今世界买官卖官贿赂为“家”者本是这块土地上的特产。出产一些冒名之家又何足为怪呢?
李举伟的书画作品之所以在众说纷纭的时间长河里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推崇,就在于他始终把根留住,用忠诚和牺牲精神捍卫中华文化的传统基因。关键在于他并没有被身边或远方的转基因“书画家”所诱惑的结果。世上本没有无根之木,无花之果、无源之水。因此笔者断言,没有中华文化之根,没有中华文化子宫之孕育的艺术家是不存在的,在此之前,笔者曾以数篇文字对李举伟先生的书画作品进行过专论,大都是些引古据今的理论说明,很少触及旁系。究其原因,书画艺术的正本清源的确到了迫在眉睫之刻。举伟先生的书画作品之所以自成一体,立身大地迎疾风而不倒,经时间洗礼而不褪色,能经受历史的诘问和时代的考量,无非就是书法家自身的实力与功力的组合。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风雷激荡,摧枯拉朽,书法作品的“欧、颜、柳、赵”为何成为旗帜永不褪色,成为尖刀永不卷刃。这就是中华民族书法作品的实力和功力。吴道子、八大山人、张大千、徐悲鸿的绘画作品皆然如此。长期以来,人们把实力和功力往往混为一谈。其实,功力和实力指的是两个不同的表象,实力是指书画家自身的综合素质,功力是特指书画家的作品的社会功效。而今,很多书画家的作品皆用“实力派”的头衔冠之。在笔者看来,无论你实力如何,没有功力之作,承传于世的希望是没有的,众所周知,蔡京、秦桧、汪精卫的书法作品不少其实力,为何被人唾弃,究其原因,少其功力。所以一言以概之,功力和实力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笔者今日谈及李举伟先生书画作品的实力与功力就在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经受社会的诘问和时间的考量。他的书法作品代表作《心经》《龙》《佛》等散见民间,章法皆然。有着高山流水的蜿蜒和通畅,有着奔腾湍急的气势及风卷云舒的奔放和隐忍。他的作品为何而形成,而今的这种态势,这就是李举伟先生的作品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文化土壤而形成的,是中华文化子宫孕育了他的成长。任何一位书画家的实力和功力如何,换句话说,是看他的道行高低,书画好比茶道。茶之优劣,烹煮也,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小视。茶叶、茶具,何人使之,缺一不可。书画皆然,有其原料,无其工具,作品失色。无其品者,留其无益。书画作品,犹如剑道,功高而不亮剑,不敢亮剑,怯弱者,隐士不出山,庸者矣!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不亮剑,不出山者,是羞于诘问和考量。李举伟先生之所以有今日之成就,就是敢于亮剑,敢于出山。出山亮剑面对的风险是流血倒地还是傲然屹立。这二者俱需实力和功力。按通俗的话讲,要有胆量和魄力。李举伟先生在二十年前就敢于亮剑,在二十年前就敢于出山,在他看来,风必摧之,折而不弯,雷欲劈之,燃而不僵。于是,他云游四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食人间烟火。舍其我,助其众。把恩与怨撒向人间。当金钱的诱力将众多名家成为俘虏的时候,李举伟先生的作品成为了好多百姓和高官的天落馅饼。他的作为不由使笔者想到敦煌石窟的飞天壁画,那些无名的艺术家他们不但后世无名,很可能当世也无人知之。然而,他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呢,简称“中华”。艺术作品优劣的考量是有价和无价,唐寅的作品,一睹美人之价,齐白石的作品,一棵白菜之价,何也?无价。范增的作品,数百万上千万,何以?有价,其原因,鬼无形,价有形。当今社会,有一种怪象,画古人(画鬼)大家也,把鬼画的越凶越恶,大家也。顾名思义,因为鬼是凶恶的代名词,谁把鬼绘的凶和恶,大家也。因为鬼是他的专利。这也许和日本的右翼拜鬼有关。而今的书法“大家”也皆然。不把中国字写成洋文,不算家,字写得越怪、越凶、越好。好比阿龙的怪字,申西岚的“丑”字“扭”“拐”字如同一辙。但你能把他怎么样。一夜之间,他们成了大家,而且一字千金。而李举伟的作品是没有价的。各阶层人士手中皆有其作品。而以上举例之人的作品得有几人占之,不知,因为百姓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因为淳朴、憨厚平民也罢,贵族也罢,商官也罢,对“鬼”对“怪”对“丑”对“扭”是近而远之的。“鬼”不吉祥,“怪”不入群,“丑”不入眼,“扭”出洋相。故而,人们对那些大家的作品近而远之。反之,对李举伟的作品是敬而近之。笔者应当感谢这个民主与法制的时代,这个时代赋予了我敢言敢鸣的机会。当然,这个时代也涌现出一些怪象。以丑冠以“家”的书画家是越老越值钱,死亡了更值钱,何以形成如此的价值观。告诉你一个真谛,在好长一段时间里,文艺批评几乎销声匿迹了。更有一些暗箱操作者和潜(钱)质文人和包装公司一起极尽吹捧之能事,把好端端的文化市场搅得周天寒彻。而李举伟和很多有良知的书画家却只能望钱兴叹,自愧不如。
今年是甲午年,按中国的干支历法,十二生肖属马谓之“马”年。于是乎画马大家“遍地英雄”下夕烟。画马者风起云涌,而以绘马、画马、以马为师的李举伟还是那样的坦然和淡定,他依然是那样的随心所欲,他依然是那样的笔走龙蛇,把一幅幅飞翔的马、奔腾的马、刨蹄待发的马、相濡以沫的马……奉献给平民、乡亲、父老、企业家,人民的公仆。很多冒牌的画马专家应运而生的时候。笔者突然想起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当然,不是因为今年是甲午而让笔者想到甲申,但要提及的是这其中渊源,还是值得汲取的。无论是对政、商、艺……界都是有裨益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大诗人、大书法家)在一九四四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延安整风的文件。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而今的书画界,骄傲之风盛行,自以为是者盛行。也因此而使笔者想到李举伟的书法作品能有今天的建树,这与他的谦虚为人、谨慎做人、以诚待人、虚心好学、以马为师,云游万里江山是分不开的。更主要的是吸大地之地气、万物之灵气、众生之和气,山川之秀气,集平民之人气、集自身之勇气,出山亮剑我行我素,走自己的路,爬我的山,夸我的河,越我之海,哪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画我之马,写我之书法,让招摇者无可奈何,让傲胜者不敢鸟瞰,让自诩者不可同语,让同伍者携手共进。
李举伟书法作品的功能让更多的人感悟到是美的使者,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把美的种子撒向人间,给于我们最鲜活、最诚挚、最富有的感染力的心灵慰藉,让人们的灵魂得到升华。
他的作品是一个色彩构成的神奇世界,其中充满着无穷的乐趣,其中有永恒的魅力,在笔者看来,艺术虽然高雅,绝非高不可攀,大师虽然高贵,并非不可亲近,人人都有爱美之心,只要我们能欣赏货真价实的艺术作品,又何愁不能登临艺术的大雅之堂。李举伟的作品在于力求将复杂的绘画术语转化成可以和读者沟通的语言,将经过提炼的思想融于叙事之中,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视觉空间。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西山老君庙里,有一幅老子像,先前,笔者并非得知是李举伟的作品。以老子为主题的作品很多,但以头像而颂扬老子超然一生流芳万世的头像并不多见。作为老子,他的一篇《道德经》让中华民族受益至今,然而老子是何人,他的伟大形象到底如何尚不得而知,在李举伟的老子作品里,我们读懂了这位伟人。他的印堂是宇宙的广阔,他的眼睛是中天的太阳和月亮,他的每一根眉毛都是一部高清晰时光机,能穿透万物的内脏,那数不清的胡须,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智慧,这部作品的高就高在它涵盖了千年历史,高就高在他并没有脱离中华民族的基因,他既是伟人又是祖父、父亲、威严与慈爱集于一身,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自愧和醒悟。把圣人平民化,把神人现实化,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这就是李举伟作品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李举伟先生的作品因何有如此的感染力,综其一点,就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基因造就了他。换句话说:“喝母乳”成长的孩子健康。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为,可谓好学而已。”李举伟正是践行孔子古训的人。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上的安逸,敏捷的对待事情,谨慎地对待言语,接近有多方面知识和修养的人。从而匡正自己的言行,就可以说他是很好学了。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当一个孕育在母体中的婴儿有人说三道四,是儿是女,指指点点时,这个婴儿诞生了。他在日后的岁月里,成长为一名让世人所尊受的书画家,他的名字叫李举伟——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终身副主席,上海虹桥画院副秘书长。
稿源:新疆日报编辑: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