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经济 >>就业增收助力新疆乡村加快发展
就业增收助力新疆乡村加快发展
作者:

核心阅读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不遗余力推动农村群众增加就业,历来是我区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区各地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拓渠道、创造条件,以多种方式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外出务工、就近就业……一批批就业人员带动千万农村家庭的生活不断改善,也为广大乡村注入了加快发展的动力。

□新疆经济报记者王兴瑞

9月11日,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39.7万人次。其中,就近就业转移的人次最多,达121.9万人次,除此之外,疆内跨地区转移13.8万人次,整建制有组织到内地就业16778人。

就近就地转移是我区推动农村就业的主要方式,我区各地尤其是南疆地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卫星工厂”效果突出。

在英吉沙县城关乡喀赞其艾日克村,喀什中兴手套有限公司开设的“卫星工厂”已经让村里的不少妇女有了工作。为了让当地妇女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就业增收,该公司在英吉沙县开设了十多个“卫星工厂”,中心工厂负责培训和统一发放订单、原料,统一回收产品,“卫星工厂”负责加工,带动了大批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在喀什地区,“卫星工厂”已成为带动农村就业的有力抓手,并且成为南疆地区推动就业的普遍形式。今年上半年,南疆四地州近470家“卫星工厂”在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劳务输出组织发展迅速并且不断完善,成为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重要力量。记者从昌吉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早在2016年,昌吉州就成立了劳务产业联合会,截至今年4月,该联合会登记在册会员单位253个,包含劳务派遣公司、农村劳务合作社、农民专业打工队等,会员固定人数12196人。此外,今年上半年,昌吉州200多家劳务组织带动就业8000多人。

多种形式为农村就业开拓出越来越宽阔的渠道。一个个就业的背后,是万千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其背后家庭的巨大变化。

艾力亚斯·买买提今年20岁,来自和田地区于田县的农村。2017年年初,他来到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的新疆中泰化学托克逊能化有限公司工作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来之前,艾力亚斯在家里帮父母经营着6亩土地,收入微薄。在自治区实施喀什、和田两地三年10万人就业计划的带动下,他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工厂的工作虽然辛苦,却给他带来了更高的收入。艾力亚斯说,他现在已独立上岗,每个月的收入在6000元左右,相当于以前家里小半年的收入。艾力亚斯将每个月工资的大部分寄给家里,用来改善生活、发展生产,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了。

像艾力亚斯这样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目前在新疆中泰化学托克逊能化有限公司有280人。

一个人就业,带动一个家庭整体改变,这正是农村就业带来的巨大意义。随着各地推动农村就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天山南北通过就业带动家庭脱贫致富的故事不胜枚举。将视野放大到“三农”工作,农民就业增收的意义就更加重要。当前,全疆正在按照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持续推动各地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就业。

今年上半年,博乐市累计转移1.26万人次,创收5372万元;塔城地区沙湾县转移6540人,实现创收7848万元……全疆各地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都创造了不小的成绩。每一个数字都意味着广大农村群众生活切切实实的变化,也为我区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沙雅县:兼顾市场和农民需求做好就业指导服务

□新疆经济报记者热依达通讯员 王玉堂

“去年12月,我接受了一个月的纺织工培训,然后经沙雅县人社局介绍到富宏纺织厂上班。现在我已经成为车间小组长了,每月工资有3500多元,日子越来越好,我要继续努力,挣更多的钱。”9月11日,沙雅县红旗镇布吉塔村村民美合日古丽·赛买提满怀信心地说。

记者从沙雅县公共就业服务局了解到,今年,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因地制宜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方式,兼顾市场和农民需求,采取校企合作、统一培训的形式,开展灵活多样、实用高效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农牧民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做好就业指导服务,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目前,该县已实现转移就业10875人。

沙雅县还新建了集教学、实训、就餐、住宿为一体的标准化、专业化、综合性的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中心。该中心可容纳1200名学员,培训项目涵盖纺织服装、中式烹调、汽车修理、农机修理、电焊、蔬菜园艺等10多个技能工种。培训以“理论+实操”为主。同时,成立了县级创业服务中心,在10个乡镇(管委会)成立创业服务站,在170个村(社区)成立创业服务点,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全覆盖。

“我们的培训以‘学得会、能就业’为目标,学员培训结束通过考核后,拿到各类等级证书,就会成为企业用工需要的‘香饽饽’。”沙雅县公共就业服务局局长马宝忠说。

除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外,沙雅县还大力扶持创业者,建成了嘉和创业园,创业园有40间商铺,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和硬件支持,降低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截至目前,创业园已入驻电子商务、无人机植保、生物肥推广销售、电采暖、净水等21个科技环保型创业项目,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创业项目18个,项目累计带动189人就业。

同时,沙雅县结合各乡镇资源和产业优势,扶持发展特色创业项目,支持沙雅镇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努尔巴克乡“塔河韵”蜂蜜产供销合作社、盖孜库木乡“圣女果”种植销售合作社等11个特色创业项目先后发展壮大;扶持卫星工厂10家,“百村千厂”企业3家,服装、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各类合作社39家;“国之梦”创业园、和谐创业园、村(社区)创业街、创业小市场等数十个创业平台先后投入使用,吸纳219人创业,累计带动就业1200余人,为满足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刘月娥:科学养牛带动村民齐致富

□新疆经济报记者宋雅文

十年前,她选择自主创业;十年来,她不懈努力创新养殖模式,创办了额敏县民合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她就是塔城地区额敏县玛热勒苏镇加吾尔开占村村民刘月娥。

9月11日天刚刚亮,47岁的刘月娥就起来忙活了,看着牛舍里一排排正在吃草的奶牛,她心里充满了希望。“这些奶牛是村民们的经济来源,我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养好这些奶牛,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她说。

1988年,高中毕业后的刘月娥回到家乡额敏县成为了一名小学代课老师。2007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月娥得知玛热勒苏镇塔斯吾特开勒村正在规划招商建设养殖片区,便萌发了自主创业的想法,随后,辞去了代课教师的工作,顶着家人的反对和

乡亲们质疑的目光前行。筹钱、找合伙人,买地、盖棚圈……2008年,刘月娥的养殖场终于顺利开起来了。

看似简单的养牛却让刘月娥屡屡碰壁,“一年辛苦下来,没有挣到钱反而赔了3万多元。”回想起创业初期的艰辛,刘月娥言语中饱含感慨之情。

“刚开始的时候,我因为不懂得科学养殖,遇到很多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解决问题。”刘月娥说。刘月娥专门高薪聘请了养殖专家,之后又到内蒙古、山东等地学习,并深入了解市场行情。

刘月娥发现,额敏县及周边没有优质奶牛品种,外销渠道少,时常出现压价拒收的情况,于是决定成立养殖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养殖科学化、标准化。

2010年4月,刘月娥注册成立民合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将本地的土牛换成产奶量高、品质好、出肉率高的荷斯坦、西门塔尔优质奶牛,按照“一牛、一标、一证、一档”的规范标准,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科学养殖,统一售奶。2015年,刘月娥又投资45万元建成了现代化的挤奶大厅,安装了现代挤奶设备,以提高牛奶质量。

如今,刘月娥的合作社年收入800万元,入股社员从成立之初的8户发展到340户1000多人,涉及7个乡镇9个村。奶牛存栏1000多头,日产鲜奶5吨多,占额敏县奶牛总存栏的40%以上,成为额敏县规模较大的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之一。

家门口就业过上安稳生活

□新疆经济报记者郑卓

和田地区民丰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这里出产一种黝黑的鸡,肉质瘦且紧实,是当地的特色家禽,新疆昆仑尼雅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尼雅)看中了尼雅黑鸡的市场价值,在民丰县投资建设了“昆仑尼雅黑鸡产业”项目,该公司的落户也让当地农牧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9月10日,民丰县尼雅乡海力其村村民艾山江·买买提明和往常一样在鸡舍里忙碌着,自从他和妻子去离家不远的昆仑尼雅当了养鸡工人后,每人每月可以挣3000元。“公司有工作餐,我和媳妇两个人每月能拿到6000元左右的收入,生活十分稳定幸福。”谈起目前的生活状况,艾山江满脸笑意。

墨玉县喀尔赛镇吉格达库杜克村村民图尔荪尼亚孜·图尔荪托合提是易地扶贫搬迁户,他在昆仑尼雅的种植基地负责种植苜蓿、修建渠道。“我跟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每个月工资3000元,公司还给我交‘五险’。”图尔荪尼亚孜说,未来有了保障,他生活得很安心。

昆仑尼雅成立于2014年年底,由新疆温州商会倡议,新疆海大(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昆仑尼雅在占地400亩的繁育基地外,建设有现代化标准育雏、育成鸡舍64栋、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建造8万亩种植基地,目前已完成苜蓿、玉米种植面积约1.5万亩。今年,昆仑尼雅还种植了红枣、核桃、桑葚等林果并实施了3.6万亩田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与尼雅黑鸡养殖配套的还有屠宰加工厂、肉类产品工厂,这些项目投入运营后,需要大量工作人员。昆仑尼雅借助“黑鸡产业+就业”形式,通过公司本部就业、“公司+基地”就业和销售就业等多种渠道,走“造血式扶贫”的道路。截至目前,昆仑尼雅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安置就业人员近300人,到今年年底,随着各个卫星工厂的建设完成和投入使用,用工人数在3000余人,第一期项目建成后,总体将安置6000人就业。同时,公司还将带动民丰县及周边于田县、策勒县、洛浦县等贫困户就业,达到“一企助百村”的扶贫目标。

新疆海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茶妹说,昆仑尼雅整体三期项目完成后,公司上岗就业人数可达1.2万人,未来这里将形成集种植养殖、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生态农牧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链,让当地农牧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记者手记

增强乡村发展的动力

□新疆经济报记者王兴瑞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依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部署和实施。这其中,生活富裕是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意味着,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有相对宽裕的经济条件,不仅事关乡村振兴,更关系着全国发展大局。新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大力度促进农村就业,更加重要。

一个人稳定就业,一个家庭的生活就会有基本保障。尤其是在我区部分农村,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且微薄,如果不能开辟其他的增收渠道,生活条件很难改善。对于贫困户来说,就业增收的愿望则更为迫切。从已有的实践来看,一个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人稳定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就基本能实现。对于大多数农民家庭来说,就业实现了,经济就宽裕了,发展的信心也就更足了。

各地正在千方百计地推动农村就业取得更大突破。通过建设“卫星工厂”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有组织地促进农民外出务工,尤其是各地借助便利的援疆通道,既吸引就业岗位“走进来”,又推动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实践解决了我区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保障,从长远来看,也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比起内地省市,新疆农村的发展水平相对低一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目标,尤其实现生活富裕,我们要走的路也更长一些。我们要将推动农村就业作为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抓手,持续推进。一方面,要培育和壮大乡村产业,培植乡村发展的长期动力,提供数量庞大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升更多农民群众的就业意愿,带动更多的人主动就业、乐于就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积小流以成江海,通过多种方式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新疆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就能发生质的改变。


  • 上一篇:乌鲁木齐第一版全国交通一卡通月底发行
  • 下一篇:吉木乃县“聚力压责”护航集体经济项目运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