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经济 >>新疆民族医药产业初显峥嵘
新疆民族医药产业初显峥嵘
作者:网络转载


编者按 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一直特色鲜明。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

明晰的方向为新疆今后的发展指明坐标,而随着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依托地理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等诸多优越条件,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将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今日,本版“特色优势产业之变”栏目,从产业发展、企业创新、学者建言等角度展现新疆民族医药产业砥砺奋进的轨迹。

□亚心网记者王兴瑞

新疆多样的自然气候、多民族交流交融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了众多瑰宝,民族医药就是其中之一。不论是维吾尔医还是哈萨克医、蒙医等,都是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保留下来的医学精华。今天,这些珍贵而厚重的民族医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不仅成长迅速而且正朝着产业化发展道路不断前行,同时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兴产业崭露头角

3月24日,由自治区药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用于治疗热性感冒的维吾尔新药“比那甫西颗粒”以700万元的价格成功转让签约新疆银朵兰维药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预计投入5000万元,加快开展‘比那甫西颗粒’的临床试验并实现产品生产销售,促成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新疆银朵兰维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说。

“我们十多年来一直关注维吾尔医药的研发和生产,科研投入占总收入的8%。”新疆奇康哈博维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康哈博)董事长陈金成说。

近年来,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以维吾尔医药为代表的新疆民族医药产业势头强劲,成为新疆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

广袤的新疆可谓是一座民族医药资源的富矿。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数据统计,新疆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等药材共1917种。传统维吾尔医常用药材有500多种,哈萨克医学古籍记载药物1106种,传统蒙药药材801种。

不难看出,与维吾尔医药一样,新疆的哈萨克医药、蒙医药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记者了解到,哈萨克医以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治疗效果,在环阿尔泰山区域得到了广泛认同。阿勒泰地区基于这一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民族医药产业。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加快发展中草药种植,致力于打造新疆特色“中国药谷”。而依托中草药种植而引进的一批制药企业成了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2014年进驻哈巴河县的新疆岷海制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通过驯化推广阿尔泰山野生中药材,从而推动哈萨克民族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其负责人丁荣成说:“哈萨克医学博大精深,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我们将推进与哈萨克医药的全方位战略性合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发展脚步不断加快

伴随着发展脚步不断加快,新疆不少民族医药企业的产品不但走向了内地市场,还走出国门“开疆拓土”。“这几年,新疆维吾尔医药发展迅速,去年我们的销售额达到两亿元,内地市场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80%。”陈金成说,奇康哈博刚开始的销售市场只是在新疆,后来内地市场销售额一点点增加,“十二五”初期上升到了50%。这个变化过程凸显了奇康哈博闯市场的风雨历程,更是新疆民族医药产业加速发展的明证。同样在新疆民族医药产业中颇具知名度的新疆金世康药业有限公司,2016年在其新药生产基地开始规模化生产祛寒除湿散,仅仅两个月时间,该产品产值就达到了1亿元。民族医药企业的优异表现并不令人意外,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民族医药工业产值以年均35%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新疆已形成生产化学原料药及医院制剂、中成药、民族药、生物药、中药饮片、医药保健品、卫生材料、医疗器械和药用包装材料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医药工业生产体系。作为自治区新型产业的典型代表,民族医药产业既需要善于突破、敢于创新的企业带头引领,更呼唤众多企业抱团发展,形成合力谋发展。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近年来聚集了一批民族医药生产企业,“奇康哈博”“金世康”“银朵兰”等新疆知名药企均在其中。记者了解到,依托政策优势、产业集聚优势,众多企业在这里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6年年底,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组织辖区“奇康哈博”等8家企业参加第7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达成意向协议金额总计9400万元,祖卡木颗粒等一批新疆民族医药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

规划民族医药大产业

自治区人民政府于去年年底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区将建成5-10个中药民族药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努力实现中药民族药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陈金成说:“奇康哈博投资2.3亿元建设的现代维吾尔医药产业园去年已经陆续投产,今年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随着市场的扩大,奇康哈博正着手在南疆建设维吾尔医药药材种植基地,在扩大就业的同时带动当地农户增收。今年,奇康哈博在依托产业园提升产能、保证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将加快建设营销网络,扩大销售规模,力争销售额增长30%。”

而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性规划则为新疆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平台。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中国·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医疗服务中心-中医民族医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全面推动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和医药产业进步,最终把新疆打造成为丝绸之路健康服务中心和健康产业基地。

按照规划,新疆将依托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建立“中国维吾尔医国际医疗服务中心”,依托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建立“中国哈萨克医国际医疗服务中心”,主要开展高端医疗服务和中医民族医药特色服务。根据周边国家疾病谱,民族医药方面将重点打造维吾尔医治疗皮肤病及外治疗法等重点专科,哈萨克医治疗高血压、风湿病等重点专科。

新疆首个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天山新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何随梅说:“我们正在搭建信息交流、成果转换和人才交流的平台,让新疆民族医药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把新疆民族医药打造成与苗药、藏药齐名的民族医药品牌。”

英派生物

做好生物医药坚持可持续发展

□亚心网记者唐建勇

经过十几年努力,如今新疆英派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派生物),正一步步向现代化企业迈进,在过去的几年里,英派生物将分公司开到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英国、美国等国,打响了“英派”这一中国生物医药品牌。

4月10日,英派生物董事长、药学博士阿不力克木·买买提依明说,公司目前拥有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标准生产厂房、维吾尔医药种植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在产品研发方面,英派生物坚持科技创新与民族医药秘方结合,通过深度研发,开发新疆和田民间流传秘方,申报专利迅速实现了成果的产业化。

阿不力克木·买买提依明说,在这个过程中,英派生物注重申请国际资质证书,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为产品外销打下了基础。

在拓展市场方面则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阿不力克木·买买提依明说:“我们利用申报的各种许可证、相关科研成果备案资质、跨国实验室及产学研平台等资源,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2005年,英派生物经批准在吉尔吉斯斯坦建设了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维药生产药厂。

2010年以后,英派生物又实施全球产业链培育战略,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英国、美国等国建立了分公司。

……2015年开始,英派生物开始寻求国内市场发展。英派生物结合维吾尔医药验方、融合现代医药科技研发出了5大类、27个品类、300多种大健康系列产品,迅速在新疆发展61个加盟店,并形成了25万少数民族活跃客户消费群。

2016年5月,英派生物研发的维吾尔医药“妇康源泡腾片”项目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批文,填补了维吾尔医药发展的空白,目前该项目正处于二期临床试验阶段。

“我们的产品尽管源自维吾尔传统医药,但已经跳出了民族传统医药的范畴,属于高科技的生物医药。希望公司今后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同时,公司还将不断推进跨国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构建以生物制药为核心产业、网络高科技为技术起点、高新投资为融合链条、民族餐饮为特色品牌、文化教育为多元平台的企业天然生态产业发展集群。”阿不力克木·买买提依明说。

华世丹

依托新疆优势专注民族药创新

□亚心网记者梁勇

“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得新疆拥有众多极具药用价值的特色动植物资源,但目前这些优势资源的转化率较低,需要引导、协调药品生产企业、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联合开发,加以合理利用。”4月6日,谈及如何让新疆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得更好,新疆华世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世丹)董事长武嘉林这样回答。

让武嘉林引以为傲的正是华世丹多年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从当初一个投资5000元办起的简陋制剂室发展成为新疆制药行业的“领头羊”。

在华世丹,记者发现,华世丹科研楼是厂区里位置最好、装修最好的。“我们科研楼的灯从来没熄过。”武嘉林说,华世丹一直把新品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同时,更注重药品的质量和效果。

武嘉林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1995年,他把华世丹的产品拿回家给母亲用,母亲却用怀疑的口气说,这东西管用吗?对此武嘉林很受教育,他决心要拿出质量好的东西给顾客。

也是在当年,武嘉林做了一件令新疆普遍关注的事,外界称之为“蛇吞象”:用400万元的资产兼并了一个资产上亿的企业。这为华世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武嘉林说,华世丹自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的7%以上,已形成由华世丹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国内近百位知名医药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和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南京中国药科大学、上海医工院、广州中山大学等国内十几所科研院所共同组成的横向联合研发网络。2002年由国家批准成立了华世丹药业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新疆首个博士后工作站,也为引进高科技人才搭建了一个很好的科技平台。

正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华世丹的产品种类逐年增加,目前已达50多个,除30多种西药和阿胶钙、阿胶强骨口服液外,多数是利用原始创新能力自主创新、利用集成创新能力仿制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品种。

如今,华世丹的阿胶钙口服液、阿胶牡蛎口服液、感丹、复方蔷薇红景天口服液、阿胶强骨口服液、钙VD泡腾片、板蓝根、复方丹参片、大蒜素等产品已被全疆甚至全国的各族消费者所认可;大容量注射剂年生产能力达1.2亿瓶,可满足全疆各级医疗单位60%以上的临床用药需求,产品更是远销中亚五国。

记者获悉,2016年,华世丹实现总销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输液集群产量同比增长50%;口服液集群产量同比增长20%。

同时身为自治区药品工业协会会长的武嘉林表示,要推动新疆民族药发展壮大,也需要新疆的药品行业形成发展合力,推动新疆民族药、特色药的品牌化进程,使其走出新疆。

“我希望随着大家合力发展中药、民族药,让它们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更多国家。”武嘉林说。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让新疆民族医药走向更大的市场

□亚心网记者王兴瑞

新疆的民族医药产业如何才能发展得更好?4月8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民族医药产业在优势资源利用、研发平台建设、产业化进程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下一步,应该在完善政产学研一体化、提升民族药材质量标准、加大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品种开发力度上下更多的功夫。同时,还要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契机,搭建新疆民族医药产业走出去的桥梁,让新疆民族医药走向更大市场。”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说,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其理论体系与临床经验是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维吾尔医药与壮医药、彝医药、傣医药一起,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自治区在政策上对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新疆培养起一支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开发能力的科研队伍。新药的自主研发与申报获得政策支持,民族医药的药材质量标准研究稳步开展,民族医药产业在教学、科研和生产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说。但与医药产业发达省市相比,新疆民族医药产业在教学—科研—生产的衔接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新药的研发品种日益增多,但能生产上市的品种寥寥无几。”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说,这需要我们将政、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平台,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协调能力,为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同时认为,新疆民族医药常用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应当加强民族药材质量标准提高工作,还要通过对本地民族药特色品种的开发,扭转企业生产品种较少的不利局面。

“新疆与中亚五国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地质结构相近,分布有丰富的特色同种属药用资源,且人文背景和医学体系相似,加之周边国家多数医药产业不发达,在中亚区域立足发展医药产业,市场开拓潜力巨大。”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说,新疆民族药产品及我国医药新产品、优质技术成果在国内完成转化后,应积极向中亚国家转移输出,推动我国药物品种走向中亚市场,并为我国相关仪器设备、医疗器械、试剂药品进入中亚市场开辟道路。


  • 上一篇:乌鲁木齐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 下一篇:吉木乃县“聚力压责”护航集体经济项目运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