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斯特克村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和思考
新疆民生网讯 (通讯员 冯亚希 彭海东)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出现了结构性方面的问题,既以结构性产能过剩成为新常态的典型特征,如果仍然继续以扩大需求为主的宏观调控,进一步增加无效供给,造成经济严重过剩,引发经济危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畜牧产业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成为呼图壁县重要的民生产业,畜产品已经成为居民生活消费的必需品,正确分析判断畜牧业的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当前的主要矛盾和困难问题,因势利导,科学施策,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畜产品需求,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昌吉州国税局驻呼图壁县石梯子乡多斯特克村工作队近二个月的走访入户、调查摸底,掌握了村里基本情况和畜牧业发展现状。牧民基本上养殖的都是土牛、粗毛羊,沿袭传统夏秋山里放养、冬春家庭暖圈饲养的模式,生长期长,出肉率、繁殖率低,且小型一头两头牛、十只八只羊的散养户多,生产力低下,收益低,牧民生活水平低,为全县最贫穷的自然村之一。
(一)畜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库存方面:畜产品低温储藏成本高,再加上人们喜食新鲜畜产品,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倒逼养殖场延长畜禽养殖时间。
杠杆方面:农村养殖户通过政府帮助低息借贷养殖,但牧民收益低,生活成本较高,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压力较大。
成本方面:因土地、劳动力、物流等费用上涨,养殖成本大幅度增加,畜牧业生产已经不具备比较优势。
短板方面:除了传统的优良品种少、动物疫病多、养殖规模小、科技水平低等不足外,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畜禽粪便和污水量大,无害化和有效处理利用比例低,随意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一些地方因此采取了禁养和限养措施,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
(二)如何推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调结构,要调整优化畜牧业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结构。不能单纯以增加产量论英雄,要念好山海经,要唱好牛羊戏,要合理开发更多畜牧业资源。特别是提出要统筹粮精饲发展,要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对此,工作队充分发挥多斯特克村养殖优势,通过“工作队+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携手呼图壁种牛场这样的国有大型企业,凭借三家养殖合作社的软硬件积极开辟新型订单养殖模式,由种牛场提供小牛,饲养后再由种牛场回购。支援优良品种胚胎和冻精,改良多斯特克村牛品种,提供养殖、繁育和防疫技术和圈舍改造支持。彻底调整养殖结构。
第二,提品质,下大力气提高畜牧业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适应城乡居民食品结构升级的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特别是要提高消费者对国内畜牧业产品的信任度,这一点确实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牛羊品种改良多斯特克村与呼图壁种牛场携手帮助牧民养殖西门塔尔牛;通过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方式推广安格斯牛;提供萨夫特种公羊改良细毛羊,逐步淘汰现养的牛羊品种,争取喂养精饲料提高生长速度和提高肉品肉质,产肉率和性价比。
第三,降成本。这个潜力较大,就是着力降低畜牧业的生产成本、流通成本、营销成本,把生产成本降下来,通过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降低畜牧业的服务成本,实现节本增效。工作队在2017年力推人畜分离示范点,吸引更多的小散养户入社,从而解放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实现更快的增收,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依托石梯子乡制定的羊肉一级批发的优势,利用冷藏库,大力推进订单销售,与羊肉消耗量大的大型连锁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协议,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利润空间保增收。
第四,补短板。大力弥补制约畜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比如说畜牧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畜牧业在生态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党中央提出要持续改善畜牧业的基础设施,加强畜牧业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要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规模,要治理面源污染,推动绿色发展,这是讲的关于畜牧业结构性改革的六项重要工作。工作队借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已报“访惠聚”50万元惠民生项目),主要是发展庭院果树种植,即美化绿化环境又可带来果实收获,村容村貌显著改变。鼓励村民们开办网店将村级特色农牧产品通过网店销售到更广阔的市场。
工作队紧扣供给侧结构调整纸条主线,顺势而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力争人均收入在8800元的基础上增加20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走在石梯子乡发展速度前列。
(供稿:昌吉州国税局驻呼图壁县石梯子乡多斯特克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