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社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迎端午活动
新疆民生网(张爱国)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月6日下午,万向社区党总支组织社区干部、工作队队员、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和辖区结对子亲戚在社区居委会大楼的文体活动室里举办了“巧手做香囊,浓情迎端午”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共有48人参加。
活动伊始,大家共同观看小视频,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风俗习惯,感知传统文化魅力,培养民族自信心。
接着,大家在活动主持人迪娜热·吐尔洪的引导下进行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色款式进行香包缝制。看着桌上摆放好的花布、针线、珠子、挂绳、各种香料等,大家开始制作起来。摆平、对折、画线、缝合、翻转、留口、放料、封口,再缝合、装饰,做香囊的步骤一个也不少。用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香囊,更蕴含了一份深挚情意。
看着自己做好的香囊,各结对亲戚都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拿着制作好的香包,面带微笑地看着对方,各结对子亲戚开始互相赠送,“请收下这个香包。”“谢谢!也请你收下我做的香包。”你递到我手里,我送到你手中。此时的香包,不单单是馈赠的礼物,更多的是传递一种情感,一种友谊之情、一种团结之情。
“今天,我们在做香囊的过程中体味端午节的文化和习俗,迎接端午的到来。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的精髓植入我们的灵魂。”社区主任董莉的结对亲戚阿依夏木·艾山说道。
赠送完香囊,看着桌上端来的各种粽子,闻着淡淡的粽叶清香味,各结对子亲戚迫不及待地开始品尝起来。“味道真不错,里面有红枣和葡萄干。”居民徐仕六的结对亲戚吐尔迪· 斯迪克赞不绝口地夸道。“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为我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我们一定要把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把它植根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使中华文化这种宝贵财富成为每位中国人的精神支柱。”电大教师王丽娟说。
在大家一边吃着粽子的时候,本次活动的另一名主持人马钰婷也不忘对他们进行有关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的抽奖问答,“端午节有佩香囊的习惯,在香囊中放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宋代描述端午节有‘角黍包金、菖蒲泛玉’的诗句,请问‘角黍’指的是什么?”“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的意义?”…… 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踊跃地抢答着。此时活动的气氛像大海中的波涛,一浪又一浪地推向高潮。
抽奖问答一结束,社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小乐队演奏起《毛主席的光辉》,社区合唱团的四名成员拿着话筒,唱起《草原绿了》。乐声、歌声、欢笑声、鼓掌声久久地回荡在活动室的上空。
“咱们现在做一个‘击鼓传花’的集体游戏。”活动主持人迪娜热·吐鲁洪说道。随着音乐的响起,大家开始依次传花,飞快地传着,生怕花儿传慢了,使自己成为花儿的“幸运者”。第一轮的“幸运者”工作队队长胡勇和他的结对亲戚买热也木·达西表演《达坂城的姑娘》,一人唱歌,一人伴舞。“击鼓传花”游戏再一次将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结束后,大家带着煮好的粽子,挨家挨户地给社区的30户独居孤寡老人,送去适合他们口味的粽子,并表示节日的慰问,带去社区对他们的关照和温暖。
工作队队员乌尔尼沙·霍加说:“端午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过端午就是要保护和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各民族干部群众一起过端午,能够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寄托。”
社区专干项荣表示,我们过端午,也是对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纪念,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弘扬,传承的是端午文化的家国情怀。
(供稿:克拉玛依广播电视大学驻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金龙镇街道万向社区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