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纪刘艳)“五月五,是端午”。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全国各地人们会以赛龙舟,包粽子的形式来共度这一天。
在端午到来之际,为了让辖区居民及老人感受“端午节”独特的习俗,更好的了解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博峰街道畅岁园社区开展了“端午情长·粽香意浓”集体包粽子活动,社区干部、“访惠聚”工作队、结亲对象、国语课堂学员及居民代表们共2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辖区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包粽子迎端午,炸馓子促民情,共同度过一个祥和的民族团结端午节。
一大清早,参与包粽子活动的阿姨和社区干部们将包粽子的材料已经早早准备好放在了桌上,在包粽子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阿姨们用娴熟的手法将洗净的糯米塞进芦苇叶中,再撒点葡萄干、杏仁、红枣、花生米和蜜饯作为装饰搁进去,最后再裹上一根差不多长的风筝线打成结,大家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不一会儿一个个馅料饱满的三角粽相继而出了。
在一片粽香的清甜中,王阿姨端着一盘将要下锅的粽子喜笑颜开的讲道:“每年端午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跟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包粽子,端午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将屈原老前辈的爱国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发扬下去!”大家也紧跟着附和王阿姨的话语,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的表情。
再热甫汗大姐是畅岁园社区国语课堂的班长,这是她第一次来社区参加集体包粽子活动,也是第一次过端午节,她向我们说道,每逢端午节这天,街上有卖粽子的小摊,各种各样的样式,有正方形的,尖三角形的,很是漂亮,但自己却不会包,今天专门来到社区请教包粽子的手艺。只见再热甫汗大姐用生疏的手法两张绿叶左右一卷形成沙漏形状,将糯米和辅料放进去,一缠一绕一个粽子就出来了。“社区邀请我参加包粽子这个活动我太高兴了!这是我第一次学会包粽子,一点也不难,我要回去跟我的朋友们分享。”感受到包粽子乐趣的再热甫汗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朋友们,馓子是北方人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面食,做法既简单又讲究技巧,人们通常用它来招待客人。油炸馓子是我们的绝活,我想邀请你们到我家中一同炸馓子,度过这个美好的节日吧!”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大姐哈赛·依明邀请社区工作队到她家中,大家迫不及待想一起热热闹闹的炸馓子,纷纷举手表示愿意。
在哈赛·依明大姐家中,哈赛大姐撸起袖子开始忙活,将面粉兑水不停的搅拌,不到二十分钟,柔软且有弹性的面团活好了,接着她把面摊平,抹上一层层清油,将面团揉成面条状,缠绕在左右手两边,她一边忙活一边跟我们说:“绕面的时候一定不能断,油热热的炸出来馓子色泽更黄亮,味道会更香,吃起来也很脆。”经过一道道工序,社区“访惠聚”工作队相互帮忙,一盘美味诱人的馓子出锅,摆在桌子上供大家享用。
“这可真有意思,我们互相传授美食做法经验,反而更热闹更有一番滋味。感谢社区对我们的关心,让我们与各族同胞感情又进了一步!”另一位亲戚吐尼沙汗说道。跟着这股热闹劲,阜康市税务局驻畅岁园社区“访惠聚”工作队队员马士员发挥自己的特长,临时做了首诗“粽味飘千里,馓香暖人心,民族一家亲,你我同连心”,听完过后大家心里头暖暖的,纷纷喊道这小伙子真有才!
通过此次活动让结亲户们感受到传统过节氛围,体现了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增进了民族同胞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此次端午节以“我到你家包粽子、你到我家炸馓子”主题一方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另一方面活跃了社区居民的团结氛围,更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仅加强了民族团结,增进邻里之间的友谊,还体现了和谐社区的理念。
(供稿:阜康市博峰街道畅岁园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