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工程 >>美丽红山、民族团结一家亲—端午节系列活动
美丽红山、民族团结一家亲—端午节系列活动
作者:

新疆民生网(阿巴斯·阿不都热西提)在传统佳节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发挥民族团结一家亲魅力,引导社区各族居民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6月3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财政局驻胜利路街道红山社区工作队与社区一同组织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美丽红山、民族团结一家亲,端午节系列活动”,活动邀请派出单位党员干部与自己在红山社区的结对亲戚一同参加。

团结红山、粽叶飘香

糯米、红枣、粽叶、花生等必备材料已经提前准备好,被工作人员整齐地摆上桌。当天上午,“包粽子高手”们向少数民族居民传授包粽子技艺的同时,还讲解着端午的民俗。共计40余人参加了“包粽子”活动。

“把苇叶挽成漏斗状,放进去糯米,在放个大枣,然后用苇叶把米包住,用手指按住绳子的一头,一缠一系,粽子就包好了!”克拉玛依区财政局干部韩芳向她的结对亲戚阿孜古丽·艾力说。

看着来自“高手”们的示范和细心传授,少数民族居民也手、嘴并用的开启了她们的包粽子模式。整个活动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大家都包得不亦乐乎。很快,一个个结实而饱满的三角粽、四角粽、甚至是多角粽就成型了。

居民乌尔古力·马木提欣喜地说:“我这是第一次包粽子,姐妹们手把手的教我,我今天包的粽子,我们中午的时候就能吃到,可以吃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真开心!中午的时候,我要吃上五个大粽子。”

活动结束后,大家拿着粽子去慰问没有办法来现场参加活动的困难户和老年居民。

居民李桂华说:“通过此次活动,既增进社区居民与结对亲戚之间的感情,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又把传统节日的意义进行了深化,在社区内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加了社区的凝聚力。”

美丽红山、纳凉晚会

当天晚上8点,红山社区小广场上掌声不断、热闹非凡,这是由红山社区工作队和社区一同举办的 “美丽红山——民族团结一家亲,欢庆端午节纳凉晚会”,参与群众达200余人。

活动不仅外请了专业的演艺团队,社区自治文艺队、热心居民也自发准备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将晚会演绎的异彩纷呈。活动以一曲由社区各族小朋友表演的儿童舞揭开了序幕。社区文艺队“唱响红山红柳合唱队”演唱的《我们是新疆人》歌声悠扬,向人们倾诉着新疆儿女众志成城为建设家乡努力奋斗的精神。“舞动红山秋韵舞蹈队”表演的群舞《欢乐地跳吧》中,演员们优美的舞姿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由社区少数民族居民用国家通用语言演唱的合唱歌曲《祖国》引来台下观众自发地跟着一起唱,引得台下观众的喜欢。由社区各族居民组成的“活力红山中青模特队”表演的模特秀节目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一身身五彩靓丽的服饰展示了社区各族居民美丽、热情、开放、友好的精神风貌。社区自治豫剧团带来的豫剧表演《美丽的克拉玛依》、9岁的耶合亚·塔依尔带来的动感歌曲《节日恰恰恰》,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使得观众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活动中还穿插了小游戏和惠民政策问答环节,多形式、多角度地展现了红山社区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和睦相处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活动最后各族居民一同唱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同跳起民族团结之舞,现场气氛极其活跃。

“我们红山社区工作队举办的‘美丽红山’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活动,从准备、组织、策划到今天的每月一场演出,共举办了28场,应当说达到了我们所希望的效果和目的,各族群众真正的欢聚在一起共同在文化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一起唱歌、一起跳舞、真正实现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效果。这个系列活动仍在继续,我们也将越办越好。”社区党总支书记、工作队队长卿三军说道。

联欢会中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的节目,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欢快的舞蹈,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尽情地展现了红山社区居民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社区合唱队成员刘玉元说:“这次工作队精心策划了这么一场晚会,我很感谢他们。我和我的姐妹们在这几天彩排的时候都很用心,我们都想为民族团结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举办此次系列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活跃了社区居民的团结氛围,加强了各族群众之间的联系沟通,更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了民族团结,增进邻里之间的友谊。为进一步推进打造邻里和谐、健康温馨、安定团结的红山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财政局驻胜利路街道红山社区工作队)


  • 上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 融情共度端午节
  • 下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志愿服务聚人心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