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工程 >>昌吉市民族团结故事: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昌吉市民族团结故事: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作者:

新疆民生网(张楼 左珊 )昌吉市三工镇常胜村村民阿巴别克热·吾斯满和从甘肃前来打工的范新民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两家人18年来真诚相待、风雨共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记者见到阿巴别克热·吾斯满和范新民时,他俩正在商量范新民女儿范小芳高考上大学的事儿。范小芳是范新民唯一的女儿,2001年,范新民带着女儿和妻子来新疆打工,到三工镇常胜村后,由于没有住的地方,阿巴别克热·吾斯满便让他们住到了自己家。阿巴别克热·吾斯满的妻子肉孜汗说:“没房子住,让他去哪里,就给他帮个忙,一直就在我们这住,没有收房租,水费、电费都是我们给他掏,他也把我们当亲人,我也把他们当亲人。”

范新民在阿巴别克热·吾斯满家住下来后,开始打工养家,可天有不测风云,范新民的妻子在2008年因病过世,留下尚未成年的女儿和他相依为命,阿巴别克热·吾斯满和妻子就义不容辞地照顾范新民的女儿。阿巴别克热·吾斯满说:“她的妈妈去世以后,这丫头没有妈妈,就跟孤儿一样,我们给我们的娃娃买衣服,给她也买衣服。”范新民说:“从我媳妇儿不在以后,我有时间出去打工去,娃娃就是人家叫去吃上喝上,细细想来,我一个光棍汉带着娃娃,假如没人管,娃娃连一口水都喝不上,说实在话,弟兄们之间有时间还达不到这个程度。”

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年,范新民又出了车祸,丧失了劳动力。阿巴别克热·吾斯满和家人一直照顾范新民和他的女儿。家里的地征收后,阿巴别克热·吾斯满还给了范新民一万元征地款,让他供女儿上学。

邻居骆春花说:“真的特别好,他的事迹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面,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阿巴别克热·吾斯满叔学习,就是帮助不管是哪个民族,我们其实都是兄弟姐妹。”

岁月的沉淀不仅让两家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也让彼此间的信任逐渐加深,成为了亲密无间的一家人。阿巴别克热·吾斯满一家对范新民一家的帮助范新民记在心间,阿巴别克热·吾斯满家有什么事时,他主动帮忙。当阿巴别克热·吾斯满因病长时间住院,家里、田里无人看管时,范新民义无反顾地操持哥哥家的家务。阿巴别克热·吾斯满的妻子肉孜汗说:“我们去远处的话把钥匙给他,让他把门看上,把花浇上,都可以的。我们一直把他当亲人来看待,他到我门上来坐一坐,喧一喧,我们也觉得他不见外,好的呢,要不我们能一起住这么多年吗?”

其实阿巴别克热·吾斯满一家也并不富裕,他家的4个孩子都是残疾人。一家老小仅靠每月房租度日,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使阿巴别克热·吾斯满放弃照顾范新民一家的念头。而范新民和女儿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范新民说:“这也就是一个娃娃的娘家人,我的本事就到头了,基本70岁了,身体又不行,如果娃娃以后有个好的条件,叫娃娃报答他的恩情吧。”

如今两人虽已年老,无法耕种和劳作,但他们一起在树荫下聊聊家常、喝喝茶,做个伴,其乐融融。范新民说:“现在真正就是弟兄关系好,实际上就跟亲弟兄一样的。”昌吉市三工镇常胜村村委会委员居马洪·司马义勒说:“把阿巴别克热和范新民大哥两个人的典型事迹我们通过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还有微信qq平台大力宣传,引导全村的村民向他们学习,把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传递下去。”

(供稿:昌吉市台)


  • 上一篇:市委宣传部驻丽都社区工作队开展肉孜节、端午节
  • 下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志愿服务聚人心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