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王伟 、于斌)康其乡和谐村为民汉混居村,汉族居民约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26%。长期的民汉居民混居,形成了村民在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中相互融合、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在康其乡和谐村,提起郭庆芝的名字,没有一名群众不伸出大拇指,均交口称赞。都说,“庆芝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的好姐妹。”
郭庆芝,女,46岁,从小生活在和谐村,是一名普通农民,她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践行着民族团结一家亲,将6户维吾尔族困难家庭结为自己的民族结一家亲结亲户。她自学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便于跟周围群众交流沟通,拉近了民汉群众之间的关系。逢年过节,她总是不忘贫困群众。为辖区低保残疾户、少数民族贫困户送去大米、食用油、面粉等生活用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关心。她时刻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时刻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动上,努力为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 每当村民满怀感激地说起这些时,郭庆芝总是坦然一笑地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一家人,相互帮助是应该的。”
种植能手
多年来,在村委会、周边邻居的积极支持下,她一直从事着大棚蔬菜种植,并通过自身摸索、专业技术培训,逐渐成为本村小有名气的蔬菜种植能手。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郭庆芝长年无私地向左邻右舍讲授蔬菜种植技术,常常在苏力坦·买买提家的大棚里一呆就是一整天,从育苗、铺膜、打叉,到浇灌、施肥、防虫,她手把手地教。
“相识是缘分,相处是福分。”
古丽尼沙汗·买买提尼亚孜,今年66岁,她的儿子、媳妇去年4月份开始不在家里,年幼的三个孙子需要抚养,自己的身体又每况愈下,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年迈的古丽尼沙汗大姐的身上。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的郭庆芝主动与她结对帮扶。为了解除老人的后顾之忧,郭庆芝又积极协调孩子所在的学校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让他们也像别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古丽尼沙汗大姐被郭庆芝一次又一次的帮助和关心深深的感动着,她经常热情的邀请郭庆芝到家里做客,简单的饭菜却总能让郭庆芝和一家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每年春节期间,她在家里做馓子送郭庆芝,拉近各民族之间的感情。
古丽尼沙汗大姐经常感动的给她说“谢谢、谢谢”,听到这句话时,郭庆芝笑着说:“相识是缘分,相处是福分。生产生活中,我与周围的维吾尔族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我们之间不分彼此。”
“我相信他”
在日常生活中,郭庆芝与维吾尔族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逢过年过节,她总是带头到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家里慰问,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家中劳动力短缺、孩子就学难等方面的问题。村民肉孜·买买提、苏普尔盖·买米提明、卡哈尔曼·买买提尼亚孜等家庭经济较困难时,郭庆芝给他们借钱。村民卡哈尔曼·买买提尼亚孜去年庭院改造时,郭庆芝经常过来给他帮忙。其他村民都跟她开玩笑地说:“郭庆芝,我们也与您结亲就好,您经常过来给他们帮忙,家里缺资金您及时给他们借钱。卡合尔曼是一个精神病,他以后能不能给您还钱?他知不知道您给他帮的忙?”郭庆芝说:“我相信他,他有钱时会还给我的。”卡哈尔曼·买买提尼亚孜知道后,感动地说:“我真心感谢她给与的帮助,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民族团结一家亲”
2019年春节期间,6户维吾尔族居民带着馓子、鸡蛋、水果等物品,自发地来给郭庆芝一家拜年。当村民们其乐融融地喝吃着菜时,郭庆芝向村民们致谢:“每逢春节你们都来看我,我心里早就把你们当成自家人了。”朴素的话语,饱含着民汉居民相融的深情,饱含着民族一家亲的真挚。
郭庆芝同志在和谐村成长46年期间,她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地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与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尽自己所能的帮助他们。村民都说是郭庆芝同志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供稿:拜城县康其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