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工程 >>你家亲戚来过没有?
你家亲戚来过没有?
作者:网络转载


      新疆民生网讯 (通讯员  崔风翔)你家亲戚来过没有,这是多斯特克村牧民见面常说的一句话。
      这几天,连续入户走访,我都要询问“民族团结一家亲”情况,牧民都乐意谈论这个话题。借此机会,我都会及时宣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有关政策,使牧民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和多斯特克村结亲的都是昌吉州国税局我的领导和同事,借入户走访的机会,我都会当着主人的面,充当中间人角色,给牧民已认的汉族亲戚打个电话,落实已认亲戚双方的联系方式是否有变化,以及亲戚双方走动情况。
      当面询问牧民能不能叫出亲戚的名字,如果叫的不准或不知道,我在现场进行纠正。还要了解牧民是否知道亲戚的基本情况,如果情况了解不多或不准确,我就让入户走访的村干部充当翻译,现场传达主人与亲戚双方的基本情况。给牧民带来了便利,受到了牧民的欢迎。
      我做的这些附加工作,主要是防止亲戚因走动少、或电话号码变动、或联系较少,时间一长,亲戚双方失去联系,或淡忘、或遗忘,或直接断了亲戚关系。给已认亲戚双方穿个针、引个线、牵个手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亲戚双方走动更频繁、了解更深入、感情更深厚。
      哈萨克族非常重视亲戚往来,牧民家里来亲戚,邻居也都来祝贺。如果哪一个牧民家里亲戚来得多住不下,邻居就会主动邀请住宿有困难的亲戚来自己家借宿。没有你家亲戚、我家亲戚之分。只要能照顾好亲戚,主人和邻居都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亲戚的。
      哈萨克族有远方的亲戚,即使经济条件不宽裕,也都想方设法走亲戚。多斯特克村牧民大多数在哈萨克斯坦有亲戚,凡在哈萨克斯坦有亲戚的家庭,男女老少都有护照,都是为了能去哈萨克斯坦走亲戚而办理护照的,没有听说哪家哈萨克族牧民办理护照是为了出国旅游的。
      哈萨克族有攀比亲戚走动情况的习惯,谁家亲戚来得多、谁家亲戚来的少,都是日常话题的一部分。谁家亲戚来往频繁,邻居羡慕。谁家远方亲戚来往频繁,邻居就更羡慕了。
      认亲戚、走亲戚是哈萨克族生活的一部分。前几天,有位哈萨克族牧民直接找到工作队反应情况,说是没有人关心他,经过询问才知道,他家前后左右邻居都有亲戚,唯独他家没有结上亲戚,要求给他尽快安排结亲之事。工作队一面夸奖他迫切要求结交汉族亲戚的热情,一面迅速了解情况,原来他家在多斯特克村居住,但户口却在邻村,我们无法给他配对结亲,只好向邻村工作队反应该牧民结亲的夙愿。临别时我们对他说,从今往后我们工作队成员都是你的亲戚,经常会到你家走亲戚的,哈萨克牧民高兴的合不拢嘴。时常到我们工作队来转转,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做客,还积极参加我村的各项活动,每周升国旗他来得很早。
      村民互相之间见面,少不了打探邻居已认亲戚的基本情况和走动情况。同样,单位同事也互相询问已认亲戚的基本情况和走动情况。
      经常有单位同事委托我关注其亲戚、也有委托我给亲戚捎话的、也有委托我给亲戚帮助办理一些急需的事、有人委托我给亲戚带东西的、也有打电话委托我去已认亲戚家走访一下,看有没有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打电话委托我打听亲戚家里近期过的如何、有的亲戚联系不上委托我协助找亲戚的、有的亲戚家庭情况不详的,委托我核实亲戚家庭信息的等等。
      入户走访中,我都要看一看“民族团结一家亲”联系卡。牧民都把联系卡放在显眼易拿的地方,顺手就能拿来,说明都非常重视这门汉族亲戚。
      我在村里散步,遇到村民都打招呼,老乡听说我是“访惠聚”工作组的,就有打听其亲戚情况的,我都尽力提供已认亲戚的基本情况。
      每星期举办的“双语”夜校,我问了几个牧民,你们为什么喜欢学“双语”,答案除了融入社会外,学“双语”是为了与汉族亲戚交流更畅通、更方便。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提供了认亲戚、结亲戚和走亲戚的平台。“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增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手段和措施,让各族人民像石榴子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     
      每当走亲戚离别时,那一张张依依不舍的面容和泛着晶莹的双眼,无不激荡着“民族团结一家亲”深情厚谊。
      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多了一门亲戚,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多了一份思念,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多了一份牵挂、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多了一份责任。

手拉手 心连心  我和亲戚一起升旗

姐弟俩和队长合个影

填结亲卡,将心与心相连

我的兄弟叫哈密

亲戚喊我去他家吃饭!

给亲戚跳一段黑走马

帮亲戚干点活

打理一下生意

走亲去

(供稿,昌吉州国税局驻呼图壁县石梯子乡多斯特克村工作队 )


  • 上一篇:乌恰县委书记王宏旭调研安居富民工程
  • 下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志愿服务聚人心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