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面部表情就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人内心的喜怒哀乐。
10月底的一天,26岁的布哈丽切木·亚森静静地坐在我们面前,接受几位记者的采访。虽然话语不多,但是她的表情告诉我们,她现在生活得很幸福。
布哈丽切木是库车县阿拉哈格镇吉日木勒克村村民,也是村里提力呼喜糕点食品公司的一名员工。公司负责人古丽巴哈·艾比布拉告诉记者,以前,只要问起布哈丽切木的生活,肯定是一大堆的抱怨,甚至还有可能是一连串的伤心眼泪。
在当地人的传统观念里,女人就是在家做饭、带孩子的。布哈丽切木的丈夫受这种传统观念影响,每次她和丈夫一起把地里的活干完后,她还要忙着回家做饭,但只要动作稍微慢了一点,丈夫就开始呵斥她:“你就是个做饭的,怎么连个饭也做不好?”
“地里的活不是我和你一起干的吗?我一点也没比你少干!”听了丈夫的话,布哈丽切木委屈极了,她特别羡慕那些能在外面工作,有收入的女人。“她们同样付出了劳动,可根本不用看丈夫的脸色。”
今年,当听说乌鲁木齐来的古丽巴哈要在村里开一家糕点食品公司,布哈丽切木第一个报了名。在接受了45天的培训后,今年4月,她正式成为公司的一名糕点师傅。布哈丽切木终于有工作了,现在饼干、巴哈力、月饼、蛋糕、麻花,她样样会做,一个月能挣1500元。
“现在丈夫再也不呵斥我了,有什么事都和我商量,家里其他成员也越来越尊重我了,”布哈丽切木笑着说,“就像许多人说的那样,有收入才会有地位。”
布哈丽切木告诉记者,现在公司一共有20名工人,全都和她一样,是本村的妇女。农闲时,她们可以在糕点食品公司工作一整天,农忙时,她们只需要工作半天,一点也不耽误家里的农活。
“公司每天晚上还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教授大家汉语,”布哈丽切木说,“现在大家都能听懂简单的汉语并进行简单对话了,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布哈丽切木弯弯的眉毛下,一双眼睛里闪动着对现在生活的知足,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相关链接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就业惠民,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要坚持就业第一,着力在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居民收入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增强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推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鼓励和支持到内地就业、到援疆省市就业。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220万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300万人次以上,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记者 张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