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记者 张云梅)11月28日,记者从自治区首届“三支一扶”大学生能力提升培训示范班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区累计招募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大学生13805人,其中,仅今年就招募大学生1830人。
据了解,我区自2006年开始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今年是第三轮的第一年。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副处长马昭峰说,通过综合施策,强化服务,“三支一扶”计划在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缓解基层人才短缺矛盾、培养锻炼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区已形成了以“三支一扶”为突破口,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导向。
基层大有可为的就业观念已经形成
努尔比艳木·亚生是我区今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的一位大学生,目前,她在阿瓦提县人社局就业办工作。“我在湖北工业大学学的是制药工程,毕业时,许多单位都要和我签约,但我还是选择回到了家乡阿瓦提县,那里更需要我。”努尔比艳木说。
记者了解到,随着“三支一扶”计划的开展,像努尔比艳木这样,想通过“三支一扶”计划实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马昭峰说,2006年国家设立“三支一扶”计划之初,我区报名参加人数仅550人,而这两年,报名人数都达到了万人以上,今年甚至达到了15420人,“这反映出我区基层吸引人才的环境、政策导向已经形成,实效不断显现。”
马昭峰说,除了报名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外,毕业生的学历也在不断提升。2006年至2010年参加“三支一扶”的毕业生中,专科毕业生占到85%以上。而2010年以来报名的毕业生中,本科学历占到了79%以上,研究生占到2%。“这表明报名‘三支一扶’的大学生以本科毕业生为主,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不断增加,基层大有可为的就业观念已经形成。”马昭峰说。
“三支一扶”大学生自愿选择留在基层就业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马昭峰说,2006年以来,自治区招募的“三支一扶”大学生,87.5%的中途离岗大学生继续选择到县及县以下就业创业;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73%的大学生选择在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说明自治区制定的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措施行之有效。
为基层单位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从小就想当老师的梁越两年前终于梦想成真——因为特岗教师考试失利,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她选择报名“三支一扶”计划。“支教也是当老师,只要能站在讲台上,我就满足了。”在昌吉市二六工镇中心学校支教的两年时间里,梁越积累了一定的讲台经验,今年终于顺利通过特岗教师考试,成为昌吉市第六小学的一名老师。
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像梁越这样的大学生能够下得去,我区做好“三支一扶”岗位需求摸底工作,切实摸清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岗位计划需求,同时还适当扩大了项目的覆盖范围,增加了农业农技、农村建设、水利、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等岗位,充分发挥“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对基层各项事业的人才补充作用。
为确保“三支一扶”大学生留得住,我区不断提高“三支一扶”大学生的生活补贴标准。生活补贴标准由2006年的每人每年7200元,提高到2016年每人每年2.5万元。我区还在促进“三支一扶”期满大学生就业创业上下功夫。除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扶持期满大学生自主创业外,我区还积极做好期满大学生的就业跟踪服务。统筹把服务期满“三支一扶”大学生纳入到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工作中,定期组织期满“三支一扶”大学生参加各类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对服务期满后仍长期失业的就业困难“三支一扶”大学生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工作机制,通过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培训等途径,及时提供就业援助服务。
据介绍,自治区“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始终坚持向南疆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等重点地区倾斜,通过持续不断向基层输送基层所需专业人才,有效缓解了基层用人单位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尤其对南疆农村中小学、医疗卫生和农业农技、基层劳动保障站所等基层单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