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讯 (通讯员 张子元)阜康市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为企业和城乡各类失业人员搭建“零距离”就业服务圈,着力培育“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新引擎,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确保阜康市就业局势的稳定。
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员工安置问题。一是领导重视,积极协调,主动靠前,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二是部门联动,深挖企业就业岗位。联合人社、产业园、职专等部门,深入阜康市重点企业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的推荐就业。三是牵线搭桥,缓解失业压力。针对部分企业缺人的需求,阜康市人社局主动服务,牵线搭桥,将100多名企业下岗职工分流到其他企业就业,有效缓解了阜康市失业压力。
突出重点,专项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一是实行“包干制”服务。阜康市实行以社区、村为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推行层层“包干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做到高校毕业生基本信息清、辖区总量清、就业需求清、就业去向清。二是开展“1234”就业援助服务。阜康市人社局指导督促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对每一名返回生源地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展1次就业培训政策宣传、提供2项就业服务内容、进行3次职业介绍、4次电话联系跟踪服务,并建立《昌吉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登记卡》。同时对家庭贫困、少数民族及身体残疾等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扶。三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落实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对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给予全额补贴,对企业开展毕业生岗前培训的给予培训补贴,鼓励企业吸纳大中专毕业生。
精准帮扶,有效推动困难群体就业。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建立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入户随访,并实行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送温暖的“四送”服务,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同时实行就业困难人员动态管理,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扶持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24小时动态清零。
政策扶持,全力打造创业孵化载体。为扶持创业,阜康市人社局先后打造了三工民族风情园孵化基地,康乾街孵化基地,九运街镇农民创业(孵化)基地,苏通小微创业园,大中专毕业生“逐梦”创业园,碧琳城新型创业孵化基地。有效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开展,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形成全社会竞相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