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工程 >>攻坚克难治污 蓝天扮靓家园
攻坚克难治污 蓝天扮靓家园
作者:网络转载

主图为从红山公园远眺,乌鲁木齐中心城区绿树掩映,空气清新。(记者张利民摄)

新疆网讯 (记者郭军鸽)进入9月,华凌工贸(集团)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的司炉工朱永革又开始忙碌起来。不过,最近这几年,和供热锅炉打了24年交道的他已经从“黑领”变成了“白领”。

“不用钻炉膛、清煤渣,工作也轻松不少。”朱永革说,告别了冒黑烟的大烟囱和沾满煤渣的旧制服,换上白衬衣、蓝色工作服,坐在干净整洁的锅炉操控间里,轻点启动按钮,整台锅炉就会自动运转,谁说他不是“白领”?

其实,朱永革翻开工作生涯新一页的背后,正是乌鲁木齐市那场改造规模和建设速度全国空前的大气污染治理战役——“煤改气”的全速推进。

不止是燃煤锅炉退出供暖市场,污染企业的搬迁转产、落后产能的关停淘汰、建筑工地的扬尘整治……近年来,一场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的打响,让曾饱受大气污染的市民,圆了长期以来的“蓝天梦”。

攻坚克难,消除“心肺之患”

9月的乌鲁木齐,天空更高更蓝,远处的博格达峰尚未消融的积雪随时可映入市民及游客的眼帘。

朱永革回忆,以前冬季乌鲁木齐市大街上随处可见冒黑烟的烟囱,跟他一样的工人们都“全副武装”,戴上防尘口罩,裹得严严实实。尽管戴着防尘口罩,每次下班他还是灰头土脸。而如今,这种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雾霾笼罩、空气污浊,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但成为危害民生的“心肺之患”,更严重制约着这座城市的开放和发展。一面是全市上下对经济发展的强烈愿望,一面是不堪重负的环境污染问题,继续唯GDP是瞻?还是环保优先?

在发展与保护的艰难抉择面前,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变压力为动力,狠下决心,攻坚克难。

面对底子薄、差距大的现实,2012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背水一战、不留后路,实施了乌鲁木齐市历史上力度最大、规模空前、建设速度最快的“煤改气”工程,彻底改变了乌鲁木齐市以燃煤为主的供热方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乌鲁木齐成为了首个气化城市,使得全市累计减排污染物23.9万吨,减少燃煤消耗1200万吨,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13年,乌鲁木齐空气质量从2009年以前的排名末位上升到现在的前20位左右。2016年前八月,乌鲁木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8天,较去年同期增加6天。

由于“煤改气”工程的成功实践,国家技术质量监督总局将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的天然气改造和应用技术确定为国家标准,乌鲁木齐市也因此荣获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综合施治,蓝天扮靓家园

一座城市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地方很多,如漂亮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热情的市民等等,而现在,这座城市的天空蓝不蓝、空气好不好也常常会给人留下深刻的烙印。

2016年是湖北宜昌人郑支良在乌鲁木齐市生活的第8个年头。这一年,他买了房子,安了家。“这几年,乌鲁木齐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郑支良说,晴朗的蓝天、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巨型交互式立交桥、整洁的市容市貌,有种让人着迷的“国际范儿”。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投入524亿元,实施了以“煤改气”为重点的140余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

乌鲁木齐市近5年的绿化面积,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目前,乌鲁木齐市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

同时,乌鲁木齐市还加大周边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对一号冰川、柴窝堡等重点生态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城市周边森林草场封育、湿地保护和生态植被恢复治理工程稳步推进,逐步构筑首府绿色生态屏障。

环保部城市环境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说,乌鲁木齐通过采取大量卓有成效的措施,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为全国大气污染治理起到了带头作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开展,乌鲁木齐市从以前的“灰头土脸”变成了一座生态宜居的新城,完成了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华美蝶变。如今,一大批措施整装待发,乌鲁木齐市的天空将会更加清洁、明亮。


  • 上一篇:纳玛特村的孩子终于有新教室了
  • 下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志愿服务聚人心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