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工程 >>远水近水齐上马,为乌鲁木齐“解渴”
远水近水齐上马,为乌鲁木齐“解渴”
作者:网络转载


新疆网讯 (记者郭军鸽)大西沟水库、大西沟管道引水工程、西山水厂扩建……通过新改扩建供水管线以增加输水、调蓄能力,以及水资源统一调配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乌鲁木齐市用水紧张的状况得到一定缓解。

与此同时,在水资源紧缺现状无力改变的情况下,乌市正通过各种措施挖掘水资源,寻找新水源,近水远水齐上马,为乌市用水“解渴”。目前,政府和供水企业千方百计“挤”出水来,维系城市正常生活。

留住水资源,建大西沟水库

乌鲁木齐市的水源主要有冰川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不同形态。作为乌鲁木齐河源头的天山一号冰川,近年来每年都以4 到8 米的速度退缩,与此同时,城市生活用水量却在急剧增加,较为单一的地表水水源已显得力不从心。

然而,每年6 到9 月,乌鲁木齐大河来水增加,为了防洪需要,乌拉泊水库与红雁池水库都要按照汛限要求强行降低库容进行泄水,到了汛后河道来水减少,水库又无水可蓄,从而造成供水水源紧张。

加上乌鲁木齐河引水工程始建年代久远,青年干渠引水能力不足25 立方米每秒,超过安全引水能力部分不得不泄入河坝,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为了挖掘乌鲁木齐河的利用“潜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这条河的管理单位乌鲁木齐水业集团可谓下足了功夫。

2008 年,乌鲁木齐开建大西沟水库,2013年下闸蓄水。

位于乌鲁木齐河上游大西沟段的大西沟水库,距乌鲁木齐市约68 公里,是一座以防洪蓄水为主兼顾灌溉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整个工程总投资近8 亿元,水库坝高90 米,坝长425.6 米,总库容6990万立方米。

“水库建成后,在今年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的比较大的来水中,汛期削峰作用很明显。”7 月25 日,大西沟水库党支部副书记、副站长石俊峰说,大西沟水库结合目前已建、在建水利防洪体系工程,防洪标准可由原来的30 年一遇提高到200 年一遇。在汛期滞洪削峰,以丰补枯,调蓄洪水,增强乌市防洪的安全系数。非汛期与乌拉泊水库、红雁池水库形成三库联合调度的水利体系,保障乌拉泊水库、红雁池水库蓄水,缓解供水形势。

大西沟水库向乌拉泊水库输水主要通过大西沟管道引水工程完成,该管道引水工程也是大西沟水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3年起实施。

2014 年底,位于石门子渠首至乌拉泊水库河段上,全长43.2 公里的大西沟管道引水工程全线联通试运行。

“大西沟引水管道从入水口到出水口落差为656 米,管径为2.2 米和2.4 米的输水管道,全程有四级消能站,以减少巨大压力,确保管道安全。”南郊供水管理公司主任工程师孙阳平说,该工程可直接将大西沟水库的水输送到各个水厂,每日最大引水规模为110 万立方米。这样一来,最大限度将河水引入水库,减少以前青年渠引水中出现的渗漏、蒸发等现象,真正保障我市的供水安全。

优化水资源,调整水结构

乌鲁木齐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 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我国30 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已突破极度缺水线。

提心吊胆,这是近几年夏季用水高峰期,乌鲁木齐水业集团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常有的感觉。“用水量一年比一年大,稍有不慎,后果可能是城区大面积停水,数以万计的市民没水用。”

与此同时,预计到2020 年,乌市日需供水量将达到200 万立方米,为保障乌鲁木齐城市规模的扩大及未来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乌市计划将红雁池水库功能由工业用水转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此前,乌市地表水供应主要来自乌拉泊水库,它成为乌市生活水源供应的一条主动脉。首府自2014 年开始,计划将红雁池水库从工业用水、绿化用水型水库转型为生活用水水源地。供水性质的转变,相当于乌市又多了一条主动脉。

目前,市环保部门已完成了对水库周边生活源、农业源、工业源等污染源详细摸排调查工作,并对红雁池水库全水质109 项监测分析。位于红雁池水库北侧的红雁水产公司已关停,并清理了周边200多个鱼池。

“将其调整为饮用水水源地,意味着首府多出来了一个‘生活用水水缸’。”红雁池水库管理站站长、党支部书记杜鹃介绍,目前,乌市地表水供应主要来自乌拉泊水库,红雁池水库只是作为工业用水和绿化用水的水源。改变其性质,将置换水量近2000 万立方米,为城市供水生命线又增加了一座中型补给库,等同于将增加23天的城市居民用水的可利用量。

杜鹃表示,这样一来,既增加城市居民用水的可利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用水安全保障。目前,红雁池水库管理站配合有关部门正通过实施增设全封闭围栏、水库清淤、区域污水综合治理等措施,加强水库管理,改善水库水质。

开辟水资源,加大地下水利用

除了向乌鲁木齐河要“水”,乌市近年来,还通过应急井群,解决供水高峰期的用水难题,并计划从头屯河水系中调配水量补给乌市城市用水。

经常去南山游玩的市民不难发现,在甘河子大桥西南方的大片区域里,每隔500 多米就有个红顶房子,而每栋房子里就有一个井眼,共40 个,这就是甘河子抗旱应急井群,可提供日产17 万立方米水的能力。

甘河子水厂由地下水开采井群(甘河子抗旱应急井群)构成,主要职责是应急保障城市的生活用水。往年只在夏季高峰供水期向市区供水,供水期也只有10天左右。随着城市发展,对水的需求逐渐增大。为保障城市生活用水,2013 年,原本作为应急备用的甘河子水厂提前升级为乌鲁木齐城市供水主要水源之一。

7 月26 日,记者来到这里时,这里又在忙碌着建设新的抗旱应急井群。

“根据乌市的用水需求,作为去年的百件实事之一,乌鲁木齐应急抗旱井群扩建工程计划新增加23 眼井,提高甘河子水厂水量。”乌鲁木齐水业集团工程建管部应急抗旱井群项目负责人刘海涛说。

与此同时,乌鲁木齐还计划从头屯河水系中调配水量补给乌市城市用水,建设娄庄子水厂完善城市供水。

新建乌鲁木齐娄庄子供水工程,在乌鲁木齐河和500 水库两大地表水源地之外,将为乌鲁木齐开拓头屯河这一大型地表水源地。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多水源、多路径联网供水的格局,满足乌鲁木齐市城西扩容后的供水需求,设计日供水能力20 万立方米,对乌鲁木齐城市供水的安全性以及形成共济互补的综合供水体系都非常必要。

此外,在水资源的利用上,还实施了压粮节水、中水利用等,来解决乌鲁木齐市的缺水问题。


  • 上一篇:国家投资3600万元启动喀什两县地质灾害调查
  • 下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志愿服务聚人心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