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工程 >>医保“漫游”告别“迁徙”时代
医保“漫游”告别“迁徙”时代
作者:网络转载


□亚心网记者张云梅

    一年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中,我区每一步都迈得坚实有力,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012年,“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民生工程项目。

    2013年,实现全疆范围内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2014年,启动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6月12日,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今年,我区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省区市将扩大到8个。

    顺民意,全力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1994年,从和田地区退休的李玉兰跟着子女来到乌鲁木齐安家。

    “这里啥都好,就是看病报销比较麻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李玉兰说,“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想住院。报销时,又要复印病历,又要托人带回和田,有时找不到人,还得自己往回跑,而且报销的医药费一时半会儿还拿不上。要是在乌鲁木齐看病能像在和田看病报销一样方便就好了。”

    如今,李玉兰老人的心愿已经成为现实,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实现,让老人结束了为报销医药费,像候鸟般迁徙“两头跑”的生活。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等原因,我区形成了转诊转院和长期异地安置两大异地就医群体。与内地相比,我区除医疗服务水平方面的差距外,大量在疆工作人员离退休后返回内地居住或随儿女异地养老是一个显著的特征,且因为气候原因,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了“夏季北方、冬季南方”的生活模式。异地就医看病报销问题,成为我区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1年11月,自治区做出“解决好异地养老、看病报销难”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决策部署,坚持内管外拓的思路,从解决疆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入手,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利用我区社保信息系统统一的优势,结合发行社会保障卡的有利时机,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疆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

    现在,通过资源整合,已将全疆100多家经办机构、20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3000多家定点零售药店、650多万参保人员纳入统一结算平台,且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与“五险合一”应用系统实时同步,与财务结算系统实现了无缝衔接。

    在短短四年时间里,疆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达到261万人次,结算医疗费用40多亿元,减少个人垫资30多亿元,较好地解决了异地就医人员“跑腿”和“垫资”的问题。

    疆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问题解决好了,自治区又将目光投向了疆外。

    目前,我区备案在疆外生活的退休人员有4.3万人,全国二十多个省区市都有新疆人,有的省市人数达到8000多人。

    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牵挂着这部分人的生活,为了让他们同样也能享受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便利,我区主动走出去,与内地省市沟通交流。

    2014年,我区采用“目录和定点互认、参保地待遇、就医地管理、省平台清算”的模式,开启了新疆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大幕。双方参保人员只需要在本地医疗保险系统进行异地备案,持已激活的社会保障卡和身份证,就能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当年,我区实现了与陕西西安市、海南省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2015年,我区与四川成都、重庆和吉林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今年,我区已与浙江、广东、宁夏3个省区签订了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合作协议,年内将实现与8个省区市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求创新,破解异地结算全国性难题

    在现行医疗报销制度下,如何解决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是一个全国性难题。我区不等不靠,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2011年,自治区投入资金469万元,先行启动了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建设。通过以新疆社会保险统一应用系统二版为基础,依托社会保险信息专网和“社会保障卡”的运用,按照最小投入、最小改造的要求,完成了方案设计、业务需求分析、系统开发等工作。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架构简单、相对独立,具备较强的兼容性和拓展性,为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3月,自治区明确提出,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实现在自治区境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做到“五个覆盖”:覆盖各类异地就医人员;覆盖各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各项医疗保险业务;覆盖各项医疗保险基金;覆盖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

    同时,我区还明确,异地就医采用“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自治区清算”的业务模式,强调参保地对异地就医人员的管理职责,就医地对异地就医机构的管理职责,自治区对异地就医资金的清算职责,加强了对异地就医的管理。

    技术和机制的创新,不仅为参保职工解决了“跑腿”和“垫资”的问题,也给医疗机构基金结算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减轻了基层医保经办机构的医疗费用报销压力。

    “住院花了4200元,我自己只掏了780元。”今年春节,在三亚市生活的刘如美老人在一场降温中病倒了,虽然身体遭了些罪,但是老人的心情还算比较愉快,“住院报销再也不用复印病历、住院清单往博州寄了,而且出了院,什么手续也不用办,报销的钱就到我的账上了。”

    别看复印病历、清单这些都是小事,据统计,四年下来,我区通过简化报销手续,仅减少材料准备支出一项,就为参保人员累计节约成本约1050万元,更不用说为了报销而节省的“跑腿”“垫资”等费用了。

    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方便的不仅仅是参保人员。

    在异地就医结算时,我区实现了两定机构、经办机构“一对一”的结算,减少经办机构百万人次的费用报销,极大地减轻了基层经办机构的结算压力。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局业务部工作人员傅勇忠说,原来没有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时,参保人员提供的发票、住院手续等,在核查过程中会发现造假问题,现在通过系统直接结算,这个问题不存在了,人工审核工作量也降了下来,目前已有上百个审核岗位转向对医疗机构的管理。

    异地就医患者的医疗费用纳入就医地医保管理后,还推动医院的诊疗行为更加规范,让自付费用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对个人医疗费的节约产生了积极效果。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保办主任杨琳说:“社保基金的大盘子是固定的,且实行的是医院先行垫付,因此医院必须加强管理,控制总费用,否则,多出来的医疗费用得由医院自行承担。”

    补短板,让每个新疆人都能即时报销

    新疆退休职工黎珠江夫妇,选择的退休生活方式是冬天海南、春秋新疆、夏季北戴河。

    “在新疆和海南生活,我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生病了也能即时报销医药费。就是在北戴河生活,虽然凉快了,但就是担心生病。”黎珠江的妻子前段时间患了轻微脑梗,在北戴河看病住院何时也能即时报销费用,是老两口最近关注的话题。

    让每一个新疆人都能享受到看病即时报销,正是自治区努力的方向,但要与全国各地实现就医即时结算,还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我区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省市都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达成协议的,这种工作方式推广时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市,如果对方没有这个精力和意愿,就很难实现。

    让人欣喜的是,今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出消息:2016年要实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到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条件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

    目前,这项工作国家正在实施中,而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的建立,使得我区与每个省区市对接成为可能。一旦这种“可能”成为现实,不仅可以方便我区出差、学习、生活在外地的各族群众,也将为新疆吸引、留住大量的宝贵人才提供保证。

    要想与全国各地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我区必须要补齐短板,增强自身吸引力。

    这些短板主要涉及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和制度建设等。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病理、传染急诊、职业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还较为落后,转诊转院率居高不下,目前,我区三甲医院的就诊压力不断增大,部分科室人满为患。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不配套,医药分开、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有待落实,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机制有待研究,转诊转院率缺少有效控制手段。

    有关人士认为,要想补齐新疆异地就医的短板,需要从基层建设做起,不断提高新疆的医疗服务水平、医疗保障水平,形成区域性医疗中心。

    目前,我区正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除对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加大培养力度外,还加强了远程医疗服务,一些病可以不到自治区大医院,就能通过远程会诊实现治疗。

    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中,我区将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改革目标,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适当控制转院率。同时,建立市级医院与省级三甲医院间稳定的双向转诊机制和流程,确保双向转诊服务便捷、通畅。

    6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博爱基金”发起人王振义(左一)给来自新疆的医师赠送学习用品。当天,“院士+”西部儿科医师培训计划在上海开班,首批24名来自新疆的儿科医师参加学习。本次培训将在两年内为新疆培训百名儿科专业骨干医师,进一步补齐我区儿科医疗服务短板。新华社发


  • 上一篇:新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走在全国前列
  • 下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志愿服务聚人心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