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言江专访是“言江”平台推出的一档高端政务访谈栏目,深度对话自治区各厅局、各地州、各县市党政一把手。今天推出郑言江(微信号:xj-talk)专访青河县委书记简庭卫。
青河县委书记简庭卫
青河县地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产资料匮乏、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且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200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底全县核定贫困人口为3341户10988人,占全县农牧业总人口的26.9%。按照自治区和阿勒泰地区要求,青河县要在今年率先脱贫,这对县财政收入仅2亿的青河县委班子来讲,起初压力很大,通过转变观念,不等不靠,补齐金融短板等措施,打开局面,进而引导农牧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这期间,青河县委书记简庭卫有诸多感悟。近日,郑言江(微信号:xj-talk)就脱贫攻坚工作专访青河县委书记简庭卫。
变压力为动力,转观念挖掘优势
郑言江: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提出今年年底要实现脱贫摘帽、整体退出,青河县是如何确定这一目标的?
简庭卫:其实青河县给阿勒泰地委报的是2018年脱贫摘帽,自治区党委研究决定青河县要在2016年脱贫摘帽。当时,我很焦虑,感觉责任压力很大,特别是春节前那段时间,因为年底脱贫摘帽,当时青河还没准备好。
但我们没有等待,全县抓住春节前的这段时间又做了一些努力,最终赢得了各方支持,我们的观念随之发生转变,觉得青河县能够在今年率先脱贫摘帽,有几大支撑:
一是生态优势。青河是水源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没有污染,这为我们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经济提供了便利。
二是地缘优势。青河跟蒙古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295公里。过去,因中苏关系紧张,青河是战斗前沿,第一责任是守边固土,其次才是发展,故经济总量非常小。现在,过去的战斗前线成了改革开放前沿,“口袋”打开了,青河的地缘优势开始凸显。
三是资源优势。青河县不仅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这带动了青河矿产品开采与加工业的发展。虽然青河是国家级贫困县,但现在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已超过阿勒泰市,在阿勒泰地区排第三。
四是人文优势。青河县是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县,境内少数民族以哈萨克族为主。哈萨克族的热情、好客、淳朴造就了青河县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和谐的社会氛围,可以安心在青河县投资创业。
五是后发优势。很多地区的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青河可以吸取他们的教训少走弯路,更好的利用生态、资源、地缘和人文优势谋求自身发展。
六是政策优势。青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处在边境线上,国家对边境地区也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又是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扶持政策。这些扶持政策,对青河的脱贫攻坚来说是巨大优势。
脱贫不能违背农牧民生活习惯
郑言江:哈萨克族是青河县贫困人口的主体,针对这些贫困人口,青河县是否有一些专门的帮扶措施?
简庭卫:从人口结构上看,青河县76%的人口是哈萨克族,到乡镇一级比重更是高达80%-85%,贫困户中90%以上是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有特定的生产生活习惯,要脱贫,就要在尊重哈萨克族生产生活习惯的前提下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实现从“要脱贫”到“想脱贫”转变,这是个针对性很强和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和很多地区不一样的是,青河县的哈萨克族,除大部分在牧区搞畜牧业外,也有一部分在农区从事农业生产,故在脱贫时要实行差异化政策。
青河县最大的异地搬迁项目阿魏灌区内的安居房,经严格审核被确定为易地安置的贫困户每人可免费获得25平米的安居房,并获得10亩耕地。
不能为了脱贫而违背哈萨克族守边固边的传统,简单地让牧区的哈萨克族搬离长期居住的地方搞定居兴牧。对农区的哈萨克族,则要增加他们的生产资料,进行安居富民。但无论是定居兴牧还是安居富民,都不是单纯地解决住房就能彻底解决贫困,还要考虑到哈萨克族养牛羊、喝奶茶等习惯,支持他们发展畜牧业、庭院经济等。总之,各方面都要兼顾,所以在清河,投资成本就比其他地方要高得多。
减支也是增收,不让贫困户的庭院闲着
郑言江:目前很多地方都在鼓励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老百姓接纳度如何?青河县是如何推进的?
简庭卫:青河县每个乡镇的情况都不一样,过去老百姓以放牧为主,对农业生产重视不够,今年我们提出“不让一个庭院闲着”,鼓励老百姓去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
贫困户在庭院中发展种植业
为此,我们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如庭院的种植面积只要在一亩左右,都会补助200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贫困户主动种蔬菜,降低生活成本,减少开支。可以说减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增收。
我们也鼓励贫困户在庭院中搞养殖,原来他们养牛羊,现在鼓励养鸡养鹅甚至养鸽子,并统一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补贴。通过把种植业的鼓励政策和家禽养殖的鼓励政策相结合,实现了让每一个贫困户的庭院都不闲着。
财政仅2亿如何撬动12亿贷款解融资难题
郑言江: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县财政收入应该是比较紧张的,今年又要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资金方面有无压力?是怎么解决的?
简庭卫:年初接到2016年底脱贫摘帽的任务时,我非常焦虑,因为没有钱,所有资金项目都没到位。青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各种历史欠账很多,而2015年全县财政收入仅2个亿,财政非常紧张。但我们没有等、没有靠,主动利用金融杠杆,争取资金,开展项目建设。现在我可以自信的说,青河县所有的工程都没有耽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靠金融支持,补齐金融短板。
一是政府融资。向农发行申请8亿贷款,进行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和易地搬迁。向国开行争取政府专项贷款基金、政策性发展基金等政策贷款共计12个亿左右。同时,争取阿勒泰地区的补助资金2000万元和启动资金1亿元,将这1.2亿元作为资本金放入银行,撬动银行资金到青河来,解决了政府融资难问题。
二是企业融资。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低迷,矿产品价格低,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成为企业面临的的瓶颈问题,而企业的发展又影响着老百姓的就业和增收。所以我们成立了担保公司,给企业融资提供担保,这样,困难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就能向银行贷款,解决流动资金不足和生产发展的问题,企业发展了才能带动贫困户就业,解决贫困户的脱贫问题。
三是老百姓融资。今年3月,由县财政拿出1000万注入信用社,以一比十放大,资金规模也就达到了1亿元,再用这1亿元给贫困户放贷,每个贫困户可从银行可获得5万的无抵押担保贷款,并且政府贴息。贫困户有了资金就可以购买农资、牲畜,解决生产资料短缺和发展流动资金不足等困难,解决了老百姓融资难问题。
利用政府贷款,贫困户走上了创业道路
当时顶着压力这么干,现在回头想想,我们做的是对的。补齐金融短板需要政府、企业、老百姓齐参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如果不创新,只等自治区文件,就错过了老百姓增收的最佳时机,增收就成了一句空话。现在,国家的资金到位了,我们的信心也更足了。
不要小视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力量
郑言江:青河县是如何调动企业参与脱贫工作的?
简庭卫:一方面,让企业参与脱贫就不能束缚企业手脚。年初布置脱贫攻坚任务时,我们给青河县内的每家企业都安排了任务,但具体怎么开展我们没做明确要求。起初我们没有报太大希望,因为深知企业以利润为主,但后来发现,企业积极性非常高,任务完成得非常好,有的企业还要求多分配脱贫任务。有一个企业,生产的沙棘产品、木耳非常畅销,它就把沙棘、木耳种植技术免费教给自己帮扶的贫困户,让他们种沙棘、木耳,再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统一回收,贫困户积极性非常高。所以说,千万不要小视企业的力量,他们的办法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也更有效。
另一方面,创造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对于调动企业积极性非常重要。自治区要求企业用工30%要用本地工,后来又上升到50%,但在落实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少数民族在企业工作中语言不通、管理难度大、本地工人和内地工人易发生摩擦等。为此,我们也采取了措施替企业分忧。2015年开始,往每家大企业派驻工作人员,这些人都是青河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他们的职责是帮企业解决与本地工人尤其是少数民族工人沟通难和与内地工人易发生冲突的问题。运行一段时间后,效果非常好,派驻的工作人员很好地协调了工人与企业之间关系,在工人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了互信,把企业稳住了。企业在青河安心发展了,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强,带动脱贫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没有人甘愿受穷,关键在引导
郑言江:脱贫攻坚更重要的是让贫困户思想上脱贫,青河县在具体工作中是如何做的?
简庭卫:其实没有哪个贫困户甘愿一辈子受穷,大家的增收愿望是非常强的,就看政府如何组织引导。如果组织引导得好,他们的观念也不是那么难以转变。
去年牛羊肉价格较低,我们提出让贫困户从畜牧业向农业上转变,到农区打工,因为死守牧业不但挣不了钱反而赔钱。哈萨克族有个传统,丢了一只羊,就算花一个月时间也要找到,这是劳动力的极大浪费。所以我们提出“两天一只羊”的口号,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按照目前羊肉价格,一只活羊也就500块钱左右。如果在农区打工,两口子一天挣200多元不成问题,两天就能挣到一只羊钱。我们这样给他们算账,帮他们转变观念。现实证明,很多哈萨克族贫困户思想确实发生了变化,现在到农区打工的哈萨克牧民非常多,而且一去就是上百人。
我们也出台了奖励政策,如每挣1000块钱,奖励100块钱;挣10000块钱,奖励1000块钱。针对青河县的实际情况,我们自己也出台了30多项惠民政策,如对土地流转进行奖励、劳动力转移进行奖励、牲畜品种改良进行奖励等等。
青河县也尝试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
可以说,从去年开始,我们通过政府层面的引导、组织、协调,同时以奖补政策配合,这些贫困户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贫困户积极性非常高,思想发生明显变化。
改变以政府为中心的脱贫观,以老百姓为中心
青河县阿勒热乡众富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已吸引30多户牧民参与。
郑言江:青河县目前的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简庭卫:一是如何让老百姓持续增收、稳定增收的问题。今年年底青河县要脱贫摘帽,明年要巩固提高,十三五期间要让老百姓持续增收,改善生活状况,这是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但我们也发现,有些贫困户,今年通过帮扶脱帽了,明年可能又返贫了。花钱可以解决一时的困难,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发展的问题,如何让老百姓真正得到长期有效的发展,这里面能做的文章很多。如何才能让贫困户彻底摆脱“输血”,实现自己“造血”,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压力,需要长期去做工作。
二是观念转变的问题。可以说,通过努力,大部分贫困户都能转变思想,返贫率可以控制在国家要求的3%以内。但也有一部分人,因为观念不转变,等靠要思想还在,就很可能成为3%以外返贫的人,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现在,国家在脱贫攻坚方面投入很大,仅青河一个县,加上我们自身筹集的资金,总投入就超过16亿,花了这么大代价,如何让老百姓真正打翻身仗,长期致富,如果老百姓不转变观念,投再多的钱也不解决问题。
另外,还存在政府转变观念的问题。今年春节我去牧场慰问,路过一户牧民家,发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独自在放羊,了解情况才知道孩子父母去乌鲁木齐看病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戈壁滩上一个人,中途还会遇到狼。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生活,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够做到,但我们很多人不一定做到。也许有人会说他们吃苦是因为不勤劳,但我要说的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政府去引导,改变以往以政府为中心的脱贫理念,以老百姓为中心,去了解一下他们需要什么,而不是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契合实际开展工作。
脱贫是基础工作,老百姓持续增收是永恒主题
郑言江:下一步,青河县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在哪里?
简庭卫:一是项目建设。目前,按照自治区要求,我们很多项目已开工但未完工。现在已经接近9月,离年底仅剩3个月时间,且这3个月里还有一个半月因天气原因不能施工,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很有限。另外,前期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上马的有些项目准备不太充分,现在还在不断开会,解决问题。
二是老百姓增收。现在是收获黄金季节,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老百姓的粮食合理归仓,但仅仅归仓并不能让老百姓增收,我们必须帮他们打开销路。青河县很多农产品都是绿色生态的有机产品,如何让这些有机产品高于市场价对外出售,对我们是很大压力。
总的来说,剩下的几个月时间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各项民生项目真正落到老百姓身上,确保老百姓劳动成果能转化为收益,让他们持续增收,这也是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任务。
郑言江:作为县委书记,您在脱贫攻坚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简庭卫:有辛酸有感动也有期待。因为年初的时候我们没经验,迫切想找一个可借鉴的模式,但最后发现没有,外加项目资金没到位就开始干了,真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靠自己,当时很焦虑,压力很大,但在全县各族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挺了过来。
多半年来,青河县的班子付出了很多,在老百姓增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希望我们做的这些工作能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同时,也希望青河能够从其他地方学习到更好的经验。
脱贫攻坚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老百姓增收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不是说今天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就万事大吉了,我们更希望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获得更多利润。老百姓都很淳朴,他们的话无论正反我们都应该听,因为这是老百姓对我们工作的评价。